2022-04-15
大棚黄瓜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应用试验
摘要 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应用于冬暖大棚黄瓜栽培,能明显提高地温、气温,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增产幅度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大棚黄瓜;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008-02
黄瓜是我市的冬暖大棚蔬菜生产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常年栽培666.7hm2左右,年产量近6 000t。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等有益物质,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喷施农药次数。为验证其效果,我们在冬暖大棚黄瓜上进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应用试验。
1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海阳市里店镇梨园后村的2个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内,每个棚长60m,占地540m2。一个大棚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作为试验,另一个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作为对照。栽培作物都是黄瓜,品种为白剌王,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2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的操作规程
2.1准备物料及操作时间
植物秸秆60t/hm2,麦麸1 350~1 800kg/hm2,饼肥900~1 200kg/hm2,驴、牛、马、羊等草食动物粪便60m3/hm2。菌种120kg/hm2,疫苗60kg/hm2。于黄瓜定植前15~20d制作秸秆反应堆。
2.2菌种、疫苗处理
按1kg菌种加入15kg麦麸对13kg水的比例搅拌均匀,堆积4~5h后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摊放于阴暗处,厚度5~8cm,第2天继续使用;将疫苗1kg加入20kg麦麸对18kg水,处理方法同上。
2.3棚内操作步骤
定植前在种植行的位置上挖沟,沟深15~20cm,沟宽一般比黄瓜种植行窄15cm,而后填加秸秆(秸杆不用处理)于沟内,铺匀踏实,厚度30cm,沟两头露出10cm秸秆茬,以便将来随时补充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按大棚种植行9m计算,每行需下菌种1.5kg,用锨拍振一遍后,把起出的土回填于秸秆上,浇水湿透秸秆,2~3d后,整平起垄,使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15cm左右。待定植时按每穴疫苗用量,每种植行用种0.75kg并与土壤掺匀,撒入穴内,接着放入黄瓜苗,覆土、浇水、盖膜,最后用14#钢筋在每行两棵之间各打孔2个,孔距10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使用与管理技术可概括为“三足、一露、三不宜”,即三足:秸秆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1次浇水要足;一露:内置沟两头秸秆要露出10cm;三不宜:开沟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超过15cm、打孔不宜过晚。
3结果与分析
3.1对气温、地温影响
选定当地一年气温最低的12月份,每天早上9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22时对2个棚(相同的位置)内的气温和20cm的地温进行调查记录,共调查120次,经汇总对比,试验棚与对照棚相比:上午气温高1.25℃,地温高3.15℃;中午气温相同,地温高4.8℃;下午气温高2.85℃,地温高5℃;晚间气温高2.45℃,地温高3.1℃,综合平均每天气温高1.65℃,地温高3.81℃。
3.2对生育期影响
自黄瓜定植后,调查记录黄瓜定植、开花结瓜、摘瓜、盛瓜、拉秧等主要生育时期,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比传统栽培的提前12d摘瓜上市,延长黄瓜生育期28d(见表1)。
3.3对植株生长高度影响
于12月中旬,在2个棚内确定5棵长势相当的植株每天测量一下植株高度,记录每天的生长量,连续测量15d,对调查数据汇总,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比对照平均每天每棵增高0.23cm。
3.4对黄瓜产量影响
在2个棚内相同位置上分别均匀选定3行(共26m2)作为产量计量点,从开始摘瓜到收获结束分别记录每次采瓜重量,最后折实产量,结果见表2。
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显著增加黄瓜产量,增产31.92t/hm2,增产幅度为39.8%。
3.5对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影响
因无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器,没有具体的调查数据。从黄瓜植株长势调查发现,采用该技术的植株节间短而粗、长势壮、叶片厚、表面有光泽、墨绿色;而对照棚黄瓜植株明显长势弱、节间长而细、叶片黄而薄,这些现象证明了试验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强。
4结论
冬暖棚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疫苗技术栽培黄瓜,能提高棚内气温1.65℃、地温高3.81℃;提早摘瓜上市12d,延长摘瓜20d以上;平均每天每棵黄瓜植株比对照增长高度0.2cm左右;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黄瓜产量,增产幅度30%以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