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
徜徉南非领略多浆植物之美
南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被称作是“非洲的欧洲”,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好望角、旖旎的风光、可爱的野生动物、盛产黄金和钻石。南非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以特产多浆植物著称。我因为在植物园栽培多浆植物,对它们的原产国一直非常向往,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终于有机会踏上了这片神奇、美丽的沃土,去寻访我梦想中的多浆植物。
前往南非考察的时候是9月,正是冬末春初的季节,我与开普敦克思坦布市植物园的向导爱伦斯特以及四位来自美国的多浆植物爱好者在位于南非中部伍斯特的卡鲁植物园会合后,开车一路向北,开始了我们纳马夸兰的旅行。纳马夸兰地区位于南非西部,跨越北开普省和西开普省,是世界著名的多浆植物生长区,在这里生长着1000多种多浆植物,占全世界多浆植物种类的10%,他们分别属于15个科,150个属,高度从几毫米到几米不等,形式各异。纳马夸兰可以说是多浆植物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小镇上的植物爱好者
爱伦斯特是南非著名的多浆植物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对未来的旅行都充满了期待,心情非常激动。驾驶着马力十足的吉普车下午4:30从卡鲁植物园出发,沿N7号国道开到晚上10:30才到达宿营地,这是南非北部的一个小镇,名字叫范伦斯多普,距离开普敦大约300公里。我们的汽车在小镇里拐了几个弯停在一个小院前,院子里亮着灯,主人在等待我们。好客的主人也是一位多浆植物爱好者,知道我们是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爱好者后特意安排我们观看他的多浆植物幻灯。这些幻灯片都是在他们小镇附近拍摄的,很多照片是在同一个地点不同季节拍摄的,最美的照片是纳马夸兰的花海,也是南非最著名的风景之一,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方圆几十公里内全都是番杏科的植物盛开着粉红,紫红,金黄,橘红色的花朵,在人的视野里只有色彩,好象整个世界中只有花存在。主人告诉我们这些图片只有在7月底8月初才可以拍到,以后一定要亲眼来看一次。
国道边的“花园”
次日早7点我们在南非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出发了,这一地区处于南非西部的沙漠地带,全年几乎没有降雨。夏季气温可以连续几天达到40℃,即使是冬季气温也在30℃左右。但是,在冬季的黎明时分气温经常会达到0℃左右,感觉十分寒冷。这里年平均雨量511毫米,大部分为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而多雾,每年有150天雾天。现在是初春,天空云非常少,早起橘红色的阳光照在身上并不觉得寒冷。
沿着N7号国道向北行进,刚走了20分钟爱伦斯特就将车停在路边,下车后我们才发现在路边竟然有一个天然的多浆植物花园。离公路最近的5米内是沙地,地表覆盖着直径5毫米以下的沙粒,主要生长着一些低矮的番杏科小灌木,植物的叶子肉肉的。再向前走,地面变成了沙石,而且可以看到大块的白色大理石,植物的种类也丰富起来,我们发现了番杏科银叶花属的金铃,肉锥花属、青锁龙属的一些植物,其中藻铃玉属的一种植物,拉丁文的意思是鸡蛋状的植物,植株通红,圆圆的像一个红皮鸡蛋。这些植物大多是叶子高度肉质化,低矮的多浆植物。爱伦斯特解释说,这里有碎石,所以可以稳住植物的种子和根,让它们生长的更结实。确实这些植物都牢牢地抓着土地,好像它们是一体的。
再向前走10米,出现了很多大石块,植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有比较高大的茎多肉植物,有大戟科大戟属的鬼栖木、景天科天锦章属的太平乐和奇峰锦属植物,还有牤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的克丽丝洋葵,这些植物大约只有40~50厘米高,但是在多浆植物中已经算大个子了。
我数了数在方圆50米的范围内有三种类型的植物:低矮灌木、叶高度肉质的多浆植物、高大的茎多浆植物。大约有多浆植物20种,还有很多植物是当地特有的小灌木不计算在内。
挖一挖土,发现表层的构造虽然相差很大,可是下层土壤基本相同,都是夹杂着沙子的土壤,这里的土壤中富含石英、锰等元素。其中颗粒比较大的石英沙砾直径可以达到2毫米,土壤中沙的含量非常高,其中夹杂着少量贝壳等壳类,富含钙质。放眼向四周望去,周围大多是平缓的碎石地,国道边像这样植物品种如此丰富的地方不多。看来在大气候相同的情况下还需要有土壤适合的条件才会生长出合适的植物。
这个天然的花园要是没有专家指点还真是不容易发现。
芦荟树与芦荟山
我们继续上路,往北大约200公里后到达斯普林博克,这是纳马夸兰最北端的小镇,南非语中的意思是“春天开始的地方”,南非最早感觉到春天到来的就是这里的居民。
过了斯普林博克再往东北方向前进,这里已经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开车100公里才能见到一个小小的村庄。进入丘陵地带之后,周围出现大大小小的或桌形或馒头形的山,开普敦的桌山世界闻名,但是当你开车在南非旅行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南非有数不清的桌山。
忽然,车上昏昏欲睡的人们兴奋起来,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在不远处的一座堆满石头的山上隐隐约约有几棵高大的树,好象是芦荟。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的叶多肉植物,大多数原产南非,是南非著名的多浆植物种类。芦荟体内的汁液有药用和美容功效,所以近些年国内的人们对它略微有了些认识。
车子停在离山不远的地方,大家带着相机匆忙下车奔向芦荟树。虽然在南非的植物园见到过很多的芦荟树,但是在野外见到这样高大的芦荟树我还是第一次,大家兴冲冲爬上山,这种是皮氏芦荟,是南非非常有代表性的芦荟,现在野生状态中生长的数量已经不多了,可以长到20米高,分枝多而且比较平均,只有枝顶长着为数不多的叶子,远远看去好像一个蜡烛台。大家围着它从各个角度照相,高大的芦荟树映衬在碧蓝的天空中真是壮观,这才贴合了我想象中的原产地景象。
第二天我们前往南非最北端的里奇特斯菲尔德国家公园,这是南非唯一具有山地沙漠地形的国家公园。爱伦斯特将车径直开上了山,上到山顶大家眼前一亮,满眼都是红色的芦荟。这种叫群碧玉,由于山顶光照强烈,此时又进入了旱季所以叶子的颜色变成红色。满山都是红色的芦荟,让我想起歌里唱的“满山都是红杜鹃”,大概也就是这种气势吧。南非自然状态下的芦荟都是这样,成千上万,铺天盖地。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沙质壤土,土壤疏松,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比较干燥,光照条件非常好,全年2/3的时间天空中保持碧蓝,几乎是万里无云的状态。所以这里生长的大多是叶多肉或者茎多肉的植物。
我在这里还发现了萝摩科苦瓜掌属的植物,它手指一样粗的茎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褐色,在微风中绽放着缀满小红点的黄色海星状花,为了适应干燥的天气它的花朵非常小,直径不到1厘米,花期很长,一朵花可以开4-5天。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在石缝中生长着很多景天科的植物,它们见缝插针,在严酷的气候和环境中仍旧保持着勃勃生机。
暗藏乾坤的石山
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到达南非与纳米比亚的国界线附近,爱伦斯特1983年在这里的山顶发现一种芦荟,将它命名为Aloe dabenorisana,这次旅行他想再看看这种芦荟是否还存在,还想照一些照片。
汽车在杳无人烟的红色平原上开了3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那座山,远远望去山并不陡峭,但是山顶有一个大大的石头帽子,从山顶到山脚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看上去植物不多。我们只带了水和相机,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车上,这里没有人来,很安全。爱伦斯特用水桶装了多半桶水放在他的背包里出发了,他的水基本上是为大家准备的,我的背包里那个1.5升的水瓶已经让我很吃力了,他的那个桶和我们国内5升大的油桶一样大。
爬上山才发现山上的植物还是很多的,基本上都是多浆植物,有箭筒芦荟,有南非特产棒椎树属的光堂,在南非人们称他是人形树,因为他分枝后形成的样子很像一个高举双臂站立的人。还有大戟科大戟属的矢毒麒麟,这种植物茎上棱多,而且茎缘波状,还密生粗大红色的刺,非常漂亮。还有景天科奇峰锦属的万物想。
越往高处爬植物越多,当爬到山顶那个石头帽子的地方时,发现在石头缝里竟然有更多的植物,远远看去有芦荟,有两三种呢,还有景天也有多种。山石太大,我实在爬不上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奋力地向上攀登,山顶有更多新奇的植物在召唤着他们,他们可以更接近植物去照相,我只能靠镜头将他们拉近一点拍摄了。
当我们重新在山脚会合的时候我问爱伦斯特是否找到他命名的芦荟了,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找到了,而且拍了照片,还采了些种子准备回去播种。爱伦斯特笑着问我“你怎么没上去,山顶有很精彩的植物,可惜你没有亲自去看”。他对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多浆植物爱好者非常照顾,经常特意给我指点路边的多浆植物。有时为了让我亲眼看到植物原生的状态会开车多兜几个圈子,真是非常感谢他。
寻找多浆植物的旅行结束了,每次回想起旅行的精彩见闻都让我觉得意犹未尽,希望有机会再走一次,相信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作者简介
成雅京,北京植物园工程师,主要负责多浆植物的引种栽培。
(责编窦利红见习编辑李 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