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野生与栽培植物中的不亲和性与不相容性(第二版)
繁殖方法2022-04-10 21:33:39
DreuxdeNettancourt,UniversiteCatholiquedeLouvainFacultedes Sciences Agronomiques Unite de Biochimie Physiologique, Belgium
Incompatibility and Incongruity in Wild and Cultivated Plants
2nd Edition
2001, 322pp.
Hardcover EUR 129,95
ISBN 3-540-65217-5
Springer-Verlag
本书是经过全面修订与扩充后的第二版,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目前有花植物花粉雌蕊障碍知识,以及人类通过抑制、突变或转移基因来控制它们的能力的状况。 本书首先回顾了上一个世纪生物学中在遗传和自交不亲和种群起因方面所获得的令人惊叹的知识,阐述了研究不亲和等位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进化的新方法,以及分析细胞与细胞重建和花粉排斥分析的新方法,讨论了现有的关于转变高等植物养殖行为的不同方法。
全书共分6章:第1章自交不亲和性的基本特性,包括定义自交不亲和反应的本质、系统的分类、以及在被子植物中系统的分布;第2章自交不亲和性的起因,包括孢子体异态系统、孢子体异态柱头的控制、配子体同形态S系统与多等位基因系列,孢子体——配子体系统、自交不亲和排斥阶段涉及的基因、在多倍体中的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等位基因中的平衡频率、不亲和性系统的维持与效率;第3章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异态不亲和性、同形态孢子体柱头自交不亲和性——芸苔属类型,在虞美人中柱头单因子多等位基因GSI、在禾本科中柱头双因子GSI、单因子尖状GSI与多等位基因——烟草属类型;第4章自交不亲和性的打破,S突变与自交不亲和系统的发展,包括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学打破、自交不亲和性遗传的打破与S基因突变、自交不亲和性的演化;第5章在不同种之间不亲和性与不相容性障碍,包括在S基因座控制下种之间不亲和性、花粉与雌蕊之间不相容性、除去花粉雌蕊障碍、将S基因转换成自体配合、在自交亲和种中多基因自交不亲和性的重建;第6章结论,包括高质量的研究与丰富的成果,今后的发展等。
本书可供植物学、遗传学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Hu Guanghu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Former Institute of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compatibility and Incongruity in Wild and Cultivated Plants
2nd Edition
2001, 322pp.
Hardcover EUR 129,95
ISBN 3-540-65217-5
Springer-Verlag
本书是经过全面修订与扩充后的第二版,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目前有花植物花粉雌蕊障碍知识,以及人类通过抑制、突变或转移基因来控制它们的能力的状况。 本书首先回顾了上一个世纪生物学中在遗传和自交不亲和种群起因方面所获得的令人惊叹的知识,阐述了研究不亲和等位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进化的新方法,以及分析细胞与细胞重建和花粉排斥分析的新方法,讨论了现有的关于转变高等植物养殖行为的不同方法。
全书共分6章:第1章自交不亲和性的基本特性,包括定义自交不亲和反应的本质、系统的分类、以及在被子植物中系统的分布;第2章自交不亲和性的起因,包括孢子体异态系统、孢子体异态柱头的控制、配子体同形态S系统与多等位基因系列,孢子体——配子体系统、自交不亲和排斥阶段涉及的基因、在多倍体中的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等位基因中的平衡频率、不亲和性系统的维持与效率;第3章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异态不亲和性、同形态孢子体柱头自交不亲和性——芸苔属类型,在虞美人中柱头单因子多等位基因GSI、在禾本科中柱头双因子GSI、单因子尖状GSI与多等位基因——烟草属类型;第4章自交不亲和性的打破,S突变与自交不亲和系统的发展,包括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学打破、自交不亲和性遗传的打破与S基因突变、自交不亲和性的演化;第5章在不同种之间不亲和性与不相容性障碍,包括在S基因座控制下种之间不亲和性、花粉与雌蕊之间不相容性、除去花粉雌蕊障碍、将S基因转换成自体配合、在自交亲和种中多基因自交不亲和性的重建;第6章结论,包括高质量的研究与丰富的成果,今后的发展等。
本书可供植物学、遗传学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Hu Guanghu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Former Institute of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