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漫谈中式园林设计特色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而“人文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西式园林在设计中极力表现出人工对自然的超越,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总之,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集合制约关系中去,可以说是建筑功能的外部延伸。中式园林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它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式园林中是看不见的。一句话:西式园林是“虚实相立,以实为主”;中式园林是“虚实相间,以虚为主”。
中式园林的展望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而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场面,领略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虚实相生,以虚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还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为世人所惊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中式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它需要一些真正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脚踏实地去发掘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