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茯苓药用价值高,学会人工栽培,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值

茯苓药用价值高,学会人工栽培,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值

植物百科2022-04-08 16:14:44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药用保健功能 , 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 。由于野生资源锐减,人工栽培茯苓成为主要的获取途径,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种植茯苓,具有生产工艺简便、 栽培周期短 、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 近几年,南方很多省区人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

茯苓药用价值高,学会人工栽培,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值

随着茯苓相关保健品的不断增加,我国茯苓产销量不断升高,每年都在100万公斤以上,而野生茯苓的数量仅占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的茯苓药材都依靠人工栽培。茯苓的人工栽培,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给苓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茯苓植株的生态要求、栽培方式等,高产一直是困扰农户的最大问题。今天,农学博士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茯苓的高产种植技术,帮助大家种好茯苓这一味中药材。

一、决定茯苓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

茯苓的总产量=接种数量×接种成活率×单蔸茯苓产量。这三个因素基数大,相应的总产量就高。接种数量取决于所选择栽培材料的质量,而接种的成活率取决于茯苓菌种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单蔸茯苓产量取决于茯苓品种结苓性能以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水平。而茯苓菌核的品质由茯苓品种种性和栽培管理决定。

二、茯苓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通常所说的茯苓,就是茯苓菌核,是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聚合而成的,呈现休眠状态,皮呈黑褐色,里面呈现白色或粉红色,主要有球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态,从几百克至几公斤不等。

2、生长循环

茯苓菌核的表面着生蜂窝状子实体,在子实体成熟之后,就会产生灰白色孢子。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产生菌丝体,初生为单核,单核菌丝经质配后,可以产生次生菌丝体,即双核菌丝。大量菌丝和营养物质集聚就可形成茯苓菌核。

3、生长习性

茯苓的菌丝体在10-35度的栽培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28度,如果温度高于35度,菌丝就容易老化。菌丝体在培养基生长,要求含水量为60%、pH值为5-6。如果是在土壤中生长,则要求含水量为25%,在砂壤中生长良好。子实体形成的条件为:空气湿度70-85%。

茯苓药用价值高,学会人工栽培,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值

三、茯苓的高产种植技术

1、茯苓种植场地的选择

在种植茯苓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方位朝南或东南、西南,切忌北向阴坡,阴向阳光不足,地温较低,并不适宜菌丝生长和结苓,且特别容易生白蚁。场地需要有一定的坡度,以15-35度的缓坡为宜,有利于排水,平地易积水;但如果坡度过陡,不保水且土壤易流失。土质偏沙、土层深厚为好,必须是未耕种和未载过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也可以是弃耕三年以上的土地。在春节前后,我们需要进行挖场翻耕,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厘米,并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以60-80厘米为宜,长度和宽度需要根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度为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随后进行曝晒,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在接种前的1周,我们需要按照15克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以有效防治白蚁的危害。

2、栽培料准备

在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我们可以砍伐松木低矮分叉枝丫,选择3-10厘米的枝丫截制成木段,段长在60-80厘米。然后削皮留筋,纵向间隔2-3 厘米,并削去2-3厘米宽的树皮,皮要削尽,见到木质部。将截好的木段按照#字型堆放于向阳通风的地方,使之充分自然干燥,横断面及削皮处出现裂纹,敲击声响清脆即可用于茯苓接种。

3、提高茯苓接种成活率

在松树蔸传引上茯苓菌丝,才可以成功孕育出茯苓;接种操作后,没有传引上菌丝的松树段木全部不长茯苓 。因此,确保松树蔸接种成活率高是成功种植茯苓的关键 。我们在茯苓接种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7个重要环节,方可保证接种成活率。

(1)选择最佳接种时机

茯苓接种的最佳时机为:经削皮处理的松树蔸锯口出现许多细微裂缝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如果接入优质菌种,菌种的成活率可以高达100%,且能够省去成活率的检查和补种工序。成活率高的原因在于:松树蔸经过干燥熟化处理之后,蔸顶断面心材部分会出现放射状的裂缝,既有利于接种于锯口表层的茯苓菌丝迅速向蔸内纵深扩展,又能够提高松树蔸内部的通透性,从而使菌丝生长健壮,加速菌丝后期养分的不断积累,有效缩短营养繁殖期 。正常情况下,可以比根部接种提前2个月结苓,并能够防止菌丝衰老退化。

(2)妥善堆放菌种袋

菌种袋绝不能大量堆放,更不可以接受阳光直接曝晒或者长时间放置于被阳光晒热的地面上,以免“烧菌”,最终导致菌种的死亡。

(3)做好接种前的松树蔸处理

为有效去除松树蔸接种部位表面的不洁物及杂菌,在正式接种之前,接种部位必须进行砍削,即便是经过削皮的削条,在接种的时候,也应该再砍削去掉松脂层,以确保菌种从缝中露出的部分与粗糙的新劈口紧贴,以促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劈口不能太深,否则会因削光了蔸口处菌丝最易生长的木质层而不利于吃菌。

(4)时刻关注天气变化

在茯苓的接种期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应该选择连续晴天及阴天进行接种。需要提醒的是,在久雨后的晴天只有待材料干时才能下种。在每年的初春,气温较低、阴雨连绵,松树蔸潮湿,上菌较为困难,应当注意避开,否则空窖率会显著升高。如果在7月的高温干旱期进行接种,菌丝的抗性很弱,应该选择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接种。

(5)掌握适当接种量

在对松树蔸接种时,菌丝接种量要适当。如果接种量过多,结苓季节到来前松树蔸中的营养物质被茯苓菌丝过多消耗,特别容易造成后期结苓时营养不足,进而影响产量;但如果接种量过少,菌丝就难以迅速蔓延,当结苓季节来临的时候,菌丝依据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导致少结苓或不结苓。

(6)妥善覆膜

接种部位所覆的薄膜应该质量好且宽度足够,保证完全遮盖住蔸面使雨水不会流入。薄膜上应覆盖3-7厘米厘米高、堆成小山状的湿润细土,沿树蔸边缘按捺严实,以确保不漏气。有栽培条件的,土堆上面还可以再覆盖草毡或树枝遮阳。一般情况下,有薄膜、土堆及草毡的三重保护,松树蔸雨天不被淋雨,晴天不易干,可以有效确保接种成活率。与此同时,蔸顶接种法也可以防止白蚁对茯苓菌种的为害。

(7)妥善处置长距离调运的菌种

在茯苓植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茯苓袋装栽培种长距离运输导致的菌种活力降低问题。对于远距离购买茯苓栽培种,菌种可能经过火车、汽车甚至飞机运输之后,如果条件不适宜,极容易出现散乱、污染或变质的现象。在接种后,表现为栽培种带有杂菌,菌丝老化、萌发力差,封蔸面时间长,生长速度缓慢。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对于经长距离运输的菌种,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必须妥善保管,最好是置于空调房内低温保存,并尽量在菌种最适宜菌龄期内完成接种。

4、接种后的管理

(1)排水除草

大雨过后,我们必须及时检查苓场,如果发现蔸旁有积水,就要及时排除,以防止菌苗被浸;并把流失的土壤重新覆上。如果在雨季遇到连续性下雨,就应该考虑用薄膜覆盖生长的茯苓堆,以防止因积水过多造成烂苓。除此之外,如果茯苓生长处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就会影响日照及空气流通,从而抑制了菌丝生长发育,需要予以拔除。

(2)松土补土

松树蔸一般接种后的2-3个月开始结苓,秋末至冬季,茯苓就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第2年气温回暖后又开始生长。一般每年的4-6月份为茯苓生长膨大的旺盛期,这时就要经常给茯苓和松蔸补土,以防止露出土面受太阳曝晒。适时松土有利于茯苓生长,在结苓之后,我们可以用竹签将茯苓周围的土轻轻扒松,使土壤疏松透气,以便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但要特别小心,不能使茯苓与松树兜脱落。如果发现“吊丝苓”,则在三个方向松土,唯靠松木方向不能动,以免破坏“引 路”。另外,补土的目的,一是防止根部被曝晒影响结苓,二能够保护露出土面的茯苓 。露出土面的茯苓经过日晒雨淋,轻者质量变差,重者直接变质腐烂,而且还容易形成子实体,影响茯苓的正常生长。

(3)病虫害防治

★“瘟窖”

如果窖内菌丝发黄或有红褐色水珠渗出为“瘟窖”。我们需要及时清沟、排水,铲出窖面上的土层,露出段木为准。再曝晒3-5天,然后覆土。如果效果不佳,则需要整窖铲除。

★腐烂病

在发病时,植株会流出黄色黏液,失去特有的香气,品质会严重降低。在茯苓生长旺盛期,如果排水不畅或窖底积水,通气性差是这种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段木要清洁、干净;另外,我们需要保持通风透气和排水良好;如果发现此病,应该提前采收。

★虫害

对于茯苓的虫害,我们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保证所选场地无虫害和虫害来源;另外要加大嫁接量,尽快上菌结苓;如果发现有少量虫害的时候,用高效、低残留药物对苓场进行撒施;如果苓场有香虱,也就是臭虫,可以在料头土壤里下樟脑丸。

(4)随熟随收

根据多年采挖实践证明,茯苓多次采收的产量比一次性收获要高数倍,而且更能保证茯苓的优质 。成熟的茯苓采挖之后,后续生长的幼苓才会逐渐增大,进而实现速生丰产。而当收未收的时候,成熟的茯苓会很快自然腐烂,幼苓也就不再长大。因此,在茯苓生长后期,我们要经常检查,发现茯苓皮变黄褐色、没有裂缝、皮下有空洞感的应立即采挖。

在采挖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茯苓个体的完整。如果发现茯苓皮呈现红棕色、较结实且表面有裂缝,则为未成熟的茯苓,不宜挖取,应该覆土让其继续生长,并注意不能锄断松树蔸支根,以免影响以后批次茯苓的生长。直到松树蔸没有长苓能力的时候,才可以把抱根茯苓挖起,并要注意防止漏挖 。

在茯苓栽培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场地条件、栽培方式、栽培时间以及对苓场的要求必须全部满足高产的需求,才可以保证茯苓的优质高产,使农户取得足够多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