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野花杂草遍放英伦岛
初夏时节,走马英伦三岛。在这里,愿意把一些见闻及思考,整理奉献给大家。
1.英伦之美 美在生态
飞机从日德兰半岛跨过北海,转瞬间就进入了英伦岛国。从海岸线到伦敦希思罗机场,仅近百公里,飞机已开始下降。从舷窗俯瞰外部景物,已比较显眼。黄灿灿的油菜花、墨绿色的树林、浅绿的草原,整齐划一地拼凑在一起。当飞机从伦敦上空盘旋降落在机场时,我们似乎都有些失望:怎么见不到一座座高耸的楼宇?从飞机场到位于白金汉宫附近的市区宾馆,约有50多公里。我们再次迷惑了,车子仍然穿梭于杂树繁花间。两边楼房高不过五六层,而且大部分“垂垂老矣”。这,就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号称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
我们了解到,大伦敦地区,城市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约10个目前福州建成区的面积),人口700多万。最高的一座楼,四十五层高(跟榕城的“世茂外滩”相当)。俯瞰全城,只有泰晤士河畔的金融区有一小堆高层建筑。但伦敦的公园,大大小小100多个,总面积竟达17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州市建成区)。公园里,郁金香、黄水仙与老树枯藤携手共伴,松鼠、鸽子与游人嬉戏。家家户户的庭前院后,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花园;道路两侧,有宽阔的草坡,杂树繁花在风中轻摆。
从伦敦市区前往剑桥(Cambridge)大学城,相距约80公里。从火车上外望,我们似乎荡着小舟,漂浮于左手牵绿、右手牵黄的花海上。一个小时后,车子停靠剑桥站。进入剑桥镇,只有一些商店、食铺是现代的新建筑。大部分地方,保留着中世纪(剑桥始创于1209年)以来的风貌。35个学院中,最有名的国王学院,门廊、墙壁上仍然保留、装饰着古朴庄严、充满着宗教色彩的塑像和印章。国王学院的礼堂,是公认的全欧洲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它从1446年开建,历经四个朝代七十年才完工。
宽约十米的康河倒映着古老的建筑,两侧枯藤老树穿插其间,百花杂陈。河上时有小木舟载着游人飘然而过,水上的野鸭、鸳鸯,懒洋洋地不正瞧游人一眼。剑桥,诞生了牛顿、罗素、培根、拜伦、凯恩斯的圣地,78位诺贝尔奖得主就读过的小镇,历经千年,今天竟然还是这般生态淳朴,仍然让人产生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的想法。在时晴时雨的周日黄昏,我想来这里的人,都会吟起“天意怜幽草”的诗句,都会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忍带走一片云彩……
英格兰如斯,威尔士如斯,孕育了剽悍勇猛的苏格兰民族的苏格兰高地,会是如何?我们踏访了阿伯丁、爱丁堡、格拉斯哥三郡。苏格兰高地的原野,别有一番辽阔的气韵。这里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威士忌之乡。国人稔熟的芝华士、皇家礼炮等名牌,均产于苏格兰。此时,正是作为威士忌的原料大麦刚刚冒青的时节。绿油油的麦田和天然的芳草黄花,铺洒在一望无际的柔缓坡地上。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场,与之相比,当会黯然失色。
2.生态之美 美在心态
英伦之美,美在生态。生态之美,美在呵护生态的民族心态。相当于两个福建大的英国,寸寸锦绣,整个国家犹如一个精美的花园。个中原因,固然有上天的恩赐———大西洋季风气候的暖流润泽。但是,作为人口密度不低(相当于福建的密度),高度发达的老牌帝国,世界工业革命的肇始地,生态环保如此之佳,只能说明,这个民族,是个呵护生态、热爱自然的民族。英国人的居住观念是,够住就行,无论城镇或乡间,一般是一层或两层的房舍,少有三层。建筑面积不会超过占地面积的一半。而剩下的庭落屋后,则种植花卉,以及有机菜蔬瓜果。我们曾经下榻于“Perth”小镇的一座乡间别墅,名字叫Linn house(Linn英语为瀑布)。这是一幢三层楼房,是芝华士兄弟150年前建造的。斜风细雨,早把建筑外观铅华洗尽,青苔布满。但是里面却是金碧辉煌,温馨舒适,既有古典的摆饰,又有高新科技的产品。更令我们赞叹的是,四周柏树青翠,粉红或洁白的杜鹃怒放,鸟语啁啾,瀑布声鸣,溪流淙淙。
英国版的“桃花源”是否就在这里?房屋的主人告诉我们,房子的主人不知换了几代,世界各地的客人不知来了多少茬,但是,周遭的环境,一草一木,依然原生原态,与人们和谐相处。听完主人的介绍,不胜感慨,我在留言簿上写下:“上帝保佑呵护生态的民族”,在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生态的价值,但主要是用来开发居住、建设,以钢筋水泥来损毁它。一旦有了一块地,基本上都要地尽其屋,最大可能地攫取空间。对于野花杂草,则除“恶”务尽。
在英国的都市或乡村,随处可见洁白的蒲公英、黄澄澄的野菊花。而在中国的都市里,只要可能,则不分土壤、气候,基本上都要种植养护费用高的人工草坪,在越来越少的湿地上,肆意掠夺破坏。就说榕城,闽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已被许多楼房占用。乌龙江畔的湿地公园,正在被疯狂地抽砂、破坏。房地产商出于图利心理,另当别论;但是出于*部门的行为,则要么无知,要么可恶。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将近270万平方公里,近200万平方公里沙漠化。中华民族的生存,遭受到严峻威胁。今年4月7日,*总理在全国环保大会上,引用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一段话警醒国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英国国徽上的一句法文:“恶有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