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徽派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徽派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植物百科2022-04-02 09:10:50

徽派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之间,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早在唐朝,卖花渔村的花农就开始培育花木盆景。据《洪氏世谱》记载: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里有位名叫洪必信、号梅窗处士的人,“嗜书史,善吟咏,尝居于右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百韵以自悦。”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尤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品种有红梅、二红、骨里红、绿萼、玉蝶、素白、台阁;台阁又分为银红台阁与香花台阁等等。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徽派树桩盆景、尤以梅桩盆景在造型上更趋自然。其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基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阔,白帆点点,波光粼粼,好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图画。

世界盆景的发源地: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汉、晋,形成于唐代,发展于宋、明,而盛于清初,宋代传入日本,再传入欧美,成为世界性艺术。由于地理、历史与社会等条件各殊,造型、工艺、树种不同,形成各种地方风格与流派。现时统称有五大流派:徽派、苏派、海派、川派、岭南派。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安徽歙县之洪岭村,又名“卖花渔村”为代表,洪氏先人为徽派盆景的创始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在全国举办的历届“二梅”展览中,几乎囊括了近1/2的金奖、银奖和铜奖,足见其实力之雄厚。以游龙梅桩驰名海内盆苑,并于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每12年一举、规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览。

徽派盆景更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徽派建筑、徽派园林、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三雕(即砖、木、石)、徽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梅桩,最为著名,曾与徽墨齐名,称为“徽梅”。不但丰富了徽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内涵,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盆景的中心位于“山水翕聚”的浦口南――卖花渔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为一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画中山野小村,徽州千年古落”。与其他各派的中心位于人口集中,繁华闹市大相径庭。徽派盆景以其古朴、粗犷、奇特、遒劲、庄重、雄浑见长,自成一体,号曰“徽派”。集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于一体,充满着神秘的装饰美感和诱人的艺术魅力,与古典徽派建筑交相辉映,意蕴深长。全村数十公顷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种大小梅桩和树桩造型达几十万株之多,如在深山大坞中盛开的一枝盆苑奇葩,称为“华夏栽花卖花第一村”, 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