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外渗电导法测定植物逆境生理的改进试验
摘要 介绍了一种外渗电导法测定植物逆境生理的改进试验方法。
关键词 外渗电导法;植物逆境生理;改进试验
中图分类号 S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4-125-01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是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和屏障,是细胞感受环境胁迫最敏感的部位。当质膜的选择透过性因逆境伤害而改变或丧失时,细胞内的物质大量外渗,从而引起组织外渗液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测定质膜透过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组织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从而反映出质膜的伤害程度和所测材料抗逆性的大小。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测定低温处理后的电导率时,经常出现负值。即经低温处理的植物组织外渗液,其电导率常小于常温处理的电导率。为此,笔者进行了该方法的改进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清洗用具 由于电导变化极为灵敏,用具不洁净,会严重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清洗和擦净用具极为重要。玻璃器具要先用去污粉洗后,再用自来水、无离子水冲洗,最后用洁净滤纸擦干。
1.2 材料准备 从田间取小麦幼苗,包在湿纱布中带回室内。先用自来水洗除表面的污物,再用无离子水冲洗,最后用洁净滤纸吸干附着的水分。按10株1组,每组3个重复,保存在铺有湿纱布的瓷盘中。
1.3 处理 分别用高温(45℃恒温箱)、低温(冰箱冷藏室0~2℃)和室温(14℃)处理小麦叶片。分别处理1、2、3 h。
1.4 取样与浸泡 用剪刀将小麦叶片剪成1 cm的切段,用天平准确称取1 g材料对应放入已编号的试管中。加入20 ml无离子水浸泡,将样品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反复抽气、放气2~4次,可大大缩短浸泡时间。
1.5 测定电导率 使用电导率计测定电导率,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
2 实验结果
经低温、高温、室温不同时间处理后的小麦幼苗电导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经高温(45℃)处理的小麦幼苗组织外渗液,其电导率明显高于室温处理的,而低温(0~2℃)处理的组织渗液电导率低于室温处理的。因此,可判断学生在试验中所得的负结果是正常的,其原因在于试验设计没有考虑温度因素。溶液的电导率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溶液中的电介质浓度,另一方面也受溶液温度的影响。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温度高,电导率则高;温度低,电导率则低。
3 改进试验
(1)取小麦幼苗,先测定电导率,再作各种处理;处理1 h后,测定电导率,将3种处理置于室温下,平衡30 min后,电导率增加较大,而高温处理的材料经30 min平衡后,其电导率有所回落(表2)。这些结果都说明温度影响溶液电导率的大小。
(2)小麦幼苗处理同上。1组处理于25℃温箱中1~2 h,测定电导率,另1组置沸水中15 min,平衡到25℃
后测定电导率,并计算电解质渗漏百分率。表3显示,经高温处理小麦细胞的电解质渗透率则不相同。
(3)材料置于含有大量元素的MS溶液中,低温处理在冰箱冷冻室中进行。其他同(2)。表4显示,经低温处理小麦细胞的电解质渗漏百分率明显增大。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张宪政.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74-176.
[3]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