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几种植物源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 通过几种植物源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明确了土大黄、大黄、小蘖碱、牵牛和黄连等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为开发高效、无公害农药提供了线索,也为确定防治谱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植物源;粗提物;小麦白粉病菌;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7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129-01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在各主要麦区都有不同程度地流行,对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上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连续使用粉锈宁等三唑类杀菌剂。传统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致使病原菌的抗药性逐年增强,在辽宁、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均已发现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极大地影响了化学防治的有效性。同时也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等问题。化学农药在国内外正面临大幅度调整,有严重副作用的品种正逐步被淘汰,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替代化学农药,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个重要途径。既可增加药剂选择,减少抗药性,又可缓解目前化学农药的严重污染问题。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符合国家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规定和开发无公害新农药的要求。笔者通过大量筛选,试图增补低毒、高效、无公害小麦抗菌制剂的空缺,发现以下7种植物的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样品小蘖碱、黄连、大黄、板兰根等中药均购自中药店,苦豆根、苦豆籽、麻黄、牵牛籽、蒲公英等均为当地采集。所有样品烘干后经植物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分别采用水、甲醇、乙醇做提取溶剂,室温浸泡,然后在索氏脂肪提取器中回流提取。提取液在60℃条件下去掉甲醇和乙醇得到各植物源样本粗提物(见表1),编号,置于冰箱中(0~4℃)冷存备用。
供试小麦选用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一个自育品系,供试白粉菌株由该所植保室提供。
对照药剂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
1.2方法
1.2.1盆栽保护效果试验。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供试药剂样品对小麦白粉病保护作用试验。设供试药剂、标准药剂、空白对照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小麦幼苗期(出土20d),取以上各药剂3mL,采用小型喷雾器先对小麦苗以200倍稀释液常规喷雾处理,要求全株均匀施药,药量以叶片两面湿润、药液不下滴为宜,24h后接种新鲜分生孢子。处理后的小麦苗置于温室中培养(平均室温在18±1℃,相对湿度90%,L/D=14h/10h),培养7d后调查试验结果。每盆定点标记调查20株,记录叶片上的病级指数。
小麦白粉病的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占叶面积的6%~15%;5级为病斑占叶面积的16%~25%;7级为病斑占叶面积的26%~50%;9级为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病指和保护效果。
病指=[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值)/(调查总叶数×*值)]×100
保护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喷药前病指,CK1为空白对照喷药后病指,PT0为药剂处理区喷药前病指,PT1为药剂处理区喷药后病指。
1.2.2盆栽治疗作用试验。采用上述试验设置和培养条件,先在培养好的小麦苗上接种白粉病菌,培养2d后,取以上各药剂3mL,采用小型喷雾器200倍液对小麦苗进行常规喷雾处理,要求同1.2.1,置温室内培养3d后,检查试验结果。每盆定点标记调查20株,记录叶片上的病级指数,根据上面两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与分析
筛选出的植物源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见表1,从中可以得知:在试验设计用药量范围内,不同植物的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不同,从总体
看是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保护效果明显,有的植物源粗提物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差异非常大,相差几倍;各植物源(上接第129页)
粗提物提取液对小麦白粉菌保护效果之间也存在差异。保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大黄、大黄、小蘖碱、牵牛、黄连、生姜、苦豆子根、苦豆子籽、板兰根。治疗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大黄、土大黄、小蘖碱、苦豆子根、黄连、牵牛、生姜、板兰根、苦豆子籽。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筛选出的以上9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其中,土大黄、大黄、小蘖碱、苦豆子根和黄连的粗提物保护和治疗效果均显著,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苦豆子籽、牵牛、板兰根和生姜的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保护效果较显著,治疗效果除牵牛籽(15.2%)外,其他3种植物的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治疗效果几乎不存在。由此可见,可能其他生物碱对小麦白粉病菌也具有抑菌作用,还应扩大筛选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进行复配试验和田间试验,为发现新农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确定防治谱提供基础依据。
4参考文献
[1] 吴文君,刘惠霞.对农药的几点看法[J].农药,1998,37(9):1-5.
[2] 徐汉虹,张志祥,查友贵.中国植物性农药开发前景[J].农药,2003,42(3):1-10.
[3] 冯俊涛,石勇强,张兴.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29(2):65-68.
[4] 魏静.2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防效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6(8):39-40.
[5] 曹远银,于基成,刘秋,等.小麦白粉病纯化菌种保存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2005,32(3):271-274.
[6] 袁静,关丽杰,丛斌,等.苦参生物碱抑菌生物活性测定[J].农药,2005,44(2):86-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