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我国棕榈植物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及其防治
摘要介绍我国棕榈科植物6种主要外来害虫入侵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棕榈植物;外来入侵害虫;防治措施
棕榈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其引种及调运越来越频繁,随之引来了不少病虫害,很多外来病虫害在检疫人员监测和防控下将其拒之门外,但也有极少数却侥幸逃过了检疫人员的检查,进入了我国。现将我国棕榈植物6种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1红棕象甲
红棕象甲别名为锈色棕榈象,其英文名称为Red palm weevil ,属鞘翅目象甲科。该虫起源于印度,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
1.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红棕象甲入侵我国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到20世纪90年代后,该虫才开始受到重视。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的部分地区,主要危害椰子、海枣、油棕、槟榔、霸王棕等多种棕榈科植物。在海南该虫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成虫在1年中有2个明显出现的时期,即6月和11月。红棕象甲主要以幼虫取食寄主的内部组织、在内部穿孔危害。受害植物在初期树皮或叶柄略有裂缝,有树胶流出,受害后期植物组织内纤维破碎呈腐殖状,常造成植株折断或枯死。
1.2防治方法
1.2.1加强植物运输的检疫工作。红棕象甲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是棕榈科植物的引种和调运,加强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严禁将携带该虫的寄主植物从疫区带出。
1.2.2化学防治。植株受害初期或受害程度较轻的,植株在5m以下的,可采取注射内吸性杀虫剂,即先将树干上的洞堵塞,然后用3mm粗的钻头在树干受害部位的正方钻一深10cm、斜向下的洞口,再用注射器向洞内注入10mL内吸杀虫剂原液,并将注药洞口用水泥和硫酸铜加水调成糊剂加以封塞,选用的药剂如久效磷、乐果、乙酰胺磷等。
1.2.3诱杀。近几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植保科研人员,持续做了红棕象甲田间诱杀试验及诱杀防治工作,取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了受害种植园红棕象甲虫口密度,减轻了该虫对椰树的危害。诱杀防治方法有2种。一是材料诱杀:在受害种植园内,每隔30m挂置1个引诱桶,桶上端无盖,底钻小孔洞,防止雨天积水,放入引诱材料(发酵的假槟榔、甘蔗等,发出的较浓的酸性味道),诱杀材料的切口参差不齐,以引诱成虫前来交配产卵,每天坚持收集引诱到的成虫。二是性激素诱杀:在受害种植园内,每隔200m设1个引诱桶,桶上端无盖,设放十字交叉的铁皮板,在铁皮板上挂放性激素,桶内装有10cm深的水,桶离地面约有80cm的高度。桶内的水一星期换1次,每3d收集成虫1次并处理,田间引诱时间在每年的5~12月[1]。
此外,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伤口时可用柏油或泥浆涂抹,以防止雌虫产卵。同时也要做好二疣犀甲的防治,减少二疣犀甲对椰树制造的伤口,并为红棕象甲创造产卵条件。
2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属鞘翅目铁甲科,其英文名称为Coconut leaf beetle,原产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分布世界20多个国家或地区。
2.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1975年椰心叶甲传入我国*,1991年传入中国香港,2002年在海南省海口市发现危害椰树。目前椰心叶甲已分布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中国*等省区。海南是我国椰子种植的最大产区,也是受椰心叶甲危害最严重的省份。椰心叶甲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潜藏于未展的心叶或心叶间取食危害。受害心叶伸展后变为枯黄状,严重危害时新抽叶片为火烧状,不久树势衰败至整株枯死[2]。
2.2防治方法
2.2.1化学防治。目前在我国应用化学防治椰心叶甲的方法多样,有挂药包、高压喷雾、钻杆注射、地下埋药等。对受害椰子,剪除新叶,在切口处淋灌100mL甲胺磷1 000倍液(也可选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高大的椰树心部叶片悬挂椰甲清粉剂,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2.2生物防治。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海南绿僵菌田间防治椰心叶甲的致死率约60%,持续期可达120d左右,但易受温度、湿度、气候等因子的影响。释放椰心叶甲寄生蜂是一种最有效最安全的生物防治,目前在海南多个市县释放椰心叶甲寄生蜂,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06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总共繁殖椰心叶甲寄生蜂1亿头,其中椰心叶甲啮小蜂2 500万头,椰甲截脉姬小蜂7 500万头,在海南省文昌市各乡镇释放,取得很好效果,大大降低了受害椰子上的虫口密度,使椰树有虫而不受灾。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有2种放蜂方法。一是直接释放寄生蜂成虫,即把刚羽化的寄生蜂接放入指形管内,用5%的蜜糖水饲喂,直接将装有寄生蜂的指形管固定于椰心叶甲寄主的叶鞘处打开指形管即可。二是释放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幼虫或蛹,这种方法通常要制作专门的放蜂器。释放寄生的数量和次数,需根据椰心叶甲的虫口密度而定。
3褐纹甘蔗象
褐纹甘蔗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其英文名称为Asiatic palm weevil,原产于菲律宾的吕宋岛、内革罗岛及其邻近的菲律宾群岛等,在日本一些地区也有该虫发生危害。
3.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1997年10月首次在我国*省彰化县田尾乡发现该虫为害棍棒椰子。 近年来,在我国广东省一些棕榈苗木场发现该虫危害。我国的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云南等南部省区是褐纹甘蔗象的适生区,在国内的发生与危害有迅速扩展的趋势。褐纹甘蔗象成虫有明显负趋光性,多躲藏于叶鞘内或幼虫蛀道内,产卵于椰子或甘蔗茎干内或叶鞘内,有时也产卵于叶脉间。幼虫钻蛀椰子等多种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叶鞘和茎杆,造成大量纵横交错的孔洞及虫道,严重时茎杆及叶鞘腐烂,常见倒伏枯死[3]。
3.2防治方法
3.2.1加强检疫,切断虫源传播。禁止从疫区引进寄主种苗,加强对进口寄主植物、种苗、植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发现虫情必须作灭虫处理或销毁。
3.2.2清除田间死亡植株,集中销毁。对于田间死亡植株,要及时砍除,彻底消灭幼茎组织内各虫期的害虫。最好用柴油把整株烧毁,以减少种植园的虫源,并对周围植株喷灌内吸性杀虫剂预防此虫入侵为害。此外,该虫的化学防治及材料诱杀防治基本类似红棕象甲,可参照红棕象甲的化学防治及诱杀方法。
4椰花四星象甲
椰花四星象甲又称椰花二点象,其英文名称为Four-spotted coconut weevil,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印度、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4.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在*该虫已被认为是外来入侵种,但具体入侵时间没有确切的报道。1995年,覃伟权等人在对海南全岛椰树调查中,发现此虫危害当地椰树,没有造成重大灾害,但有不断蔓延趋势,目前该虫已成为我国棕榈科植物的一种潜在性危险害虫。
在海南,该虫成虫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期,即3~4月和9~10月。雌虫在伤口、裂缝中或茎杆、叶柄、花苞、果蒂等基部产卵。以幼虫钻蛀棕榈植物根部、叶柄、花序和果实等部位的基部,造成茎杆、叶柄坏死,花苞枯萎,花序脱落,果蒂干枯腐烂,最终落花落果落叶。在蛀道口处常有流胶现象[4]。
4.2防治方法
防治该虫应采用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严防人为对椰树造成伤口。如发现该虫已入侵危害时,应及时喷内吸性杀虫剂,如40%乙酰甲胺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0%久效磷乳油1 000倍液。在3~4月和9~10月该虫交尾产卵高峰期,投放用椰子酒浸泡过的甘蔗或椰子嫩茎加酵母片发酵物或将充分成熟的菠萝切片状引诱成虫,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水椰八角铁甲
水椰八角铁甲属鞘翅目铁甲科,其英文名称为Hispidae beetle,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原产于马来西亚。
5.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2001年,在我国海南省东方市江南苗圃内的华盛顿棕榈上首次发现该虫,引起海南林业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防治及时,在源头上遏制了该害虫的定居、蔓延和扩散。2004年9月,南海检验检疫局人员在从泰国进口的种苗中截获该虫[5]。现该虫在海南省万宁市、儋州市的个别花圃零星危害。该虫危害与椰心叶甲相似。
5.2防治方法
该虫在华盛顿棕榈及其他低矮的棕榈科植物为害时,可采取喷施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辛硫磷乳油等进行防治。
6蔗扁蛾
蔗扁蛾属鳞翅目辉蛾科扁蛾属,其英文名称为Banana moth,原产印度洋马斯克群岛,后分布区逐渐扩大,已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约29个国家出现。
6.1在我国入侵及发生危害情况
蔗扁蛾是一种植物寄主范围非常广的害虫,在国内主要为害巴西木、发财树和棕榈科植物以及农田一些作物。我国1997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蔗扁蛾为害后,陆续扩散至全国20多个省区。蔗扁蛾以幼虫钻蛀植物肉质皮层内上下蛀食,形成不规则隧道或连成一片对植物造成危害,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6.2防治方法
在蔗扁蛾发生季节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在受害园地每200m设1个频振式杀虫灯,夜间亮灯引诱蔗扁蛾成虫,从而被高压电网触杀,可大大降低成虫基数。在蔗扁蛾的幼虫发生期,用2.5%敌杀死乳油2 500倍进行喷雾,连喷2~3次,每隔7d喷1次,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可用90%敌百虫、护地净按1∶200的比例均匀混合细沙土,撒施于受害园地土表,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