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浅谈0—1岁生石花的几点种植体会

浅谈0—1岁生石花的几点种植体会

植物百科2022-03-22 17:03:47

近年来玩生石花的花友越来越多,尝试从播种入手的人更是不算少数。与这些爱好者一样,当初玩播种自己就是不知深浅跳下水再说,吃亏后才小心地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断请教学习,这才慢慢明白0—1岁生石花的栽培管理与成年植株不尽相同,确实有其特殊性,如果某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颗粒无收。根据几年来在这方面遇到的各种挫折,本人归纳了一些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参考。

浅谈0—1岁生石花的几点种植体会

一、播种准备

1、物色种子。种子来源,最好是从花友手上分享得来的。如果购买一定要找可靠店家,切勿贪图便宜上当受骗买进假货。还有一种好办法,就是先购进几棵成年植株,等它们开花人工授粉结果,自己收获种子。一只生石花种荚可以结400—500粒种子,用来玩播种绰绰有余。2、选择介质。生石花播种介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颗粒大小,表层用1mm左右的,中间层用1~2mm的,底层用5mm以上的颗粒。二是介质种类,蜂窝煤渣、粗砂、泥炭、稻壳炭、赤玉土等等都行。三是介质配比,这个没有太多讲究,如果手头上有几种介质,可以随意每样抓一点。也可以单独使用蜂窝煤渣一种介质,效果也很不错。总之不必过分拘泥于介质的种类和配方的比例。

但是选择介质一定要把握几个原则:保水性太强的介质不要用——比如:蛭石最好别用;太荤的介质不要用——比如:一些市面上出售的掺了肥料的栽培土;透水性太差的介质不要用——含大量微尘的材料。

3、苗床制作。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苗床的介质一定要按颗粒大小分层铺设,表层用1mm左右的颗粒、厚度控制在1cm左右即可,主要是供发芽后的小苗扎根用;中间层是今后几个月里小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地方,用1~2mm的颗粒、厚度在3cm左右;底层是渗水层,铺设1cm左右厚度即可。一般来说,育苗盆里介质的总厚度控制在5cm左右比较合适,太深太浅都不利小苗生长。二是介质装在盆里后要轻轻跺实,表面保持平整。喜欢用泥炭播种而且比例较大的,一定要把表层压平压实,否则播种时种子容易掉入缝隙影响生长。

4、消毒播种。生石花的消毒播种主要使用经典的“三高法”中的两项,一是播种时用高锰酸钾消毒,二是播种完毕加盖或覆膜制造高湿小环境加快种子发芽速度。

高锰酸钾消毒。配备高锰酸钾水溶液时,一是最好用烧开的热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强氧化作用,达到严格杀菌的目的;二是要适当掌握其浓度,肉眼观察水溶液颜色在略显深紫红色即可。高锰酸钾水溶液配好后,立即将装有介质的盆(苗床)浸入其中,最佳状态是水刚好浸没介质。浸泡消毒时间一般五六分钟就足够了,因为高锰酸钾的强氧化作用只有几分钟的功效。

等浸泡过的盆里的介质充分凉透就可以播种了。播种密度没有一个固定说法,可以根据小苗长到直径3mm左右时就要移栽的规律来定。一般来说,还是密播一点好,因为期间有些弱苗会逐步挂掉的。播种方法各种各样,撒播、点播随个人喜好。因为生石花种子属于见光发芽的类型,所以播种后不需要覆盖介质。如果担心生石花种子本身不干净,在播种后可以配一点凉水溶解的高锰酸钾溶液(淡紫红色即可)用小喷壶对着介质表面雾状喷洒(千万不能把种子冲散了),给生石花种子进行消毒。

用透明容器或薄膜覆盖育苗盆,制造一个高湿小环境。接下来就是将育苗盆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耐心等待种子发芽。顺便提一下,每年9月中下旬到10月份是播种生石花的最佳时节。

二、种子发芽

生石花播种后一般在第4、5天就有一些种子开始发芽,有些健康的种子在播种后第3天就有萌发的,但也有更长时间才慢慢发芽的。因为品种不同发芽时间也有一些差异。等大多数种子发芽后就要逐步去掉覆盖物,目的是逐步加强通风和降低苗床湿度。完全除掉覆盖物,应根据当地气候来定,比如干燥的北方,时间应长一点(一个月左右),湿润的南方可以早一点(半个月左右)。

三、小苗呵护

完全除掉覆盖物后的小苗,可以逐步增强光照,由明亮的散射光慢慢过渡到隔着玻璃窗的太阳光,甚至直接接受短时间的阳光照射。生石花小苗最怕的是终日阴暗潮湿环境,所以除了保证足够的光照外,苗床的干湿度也应该重点关照。盆土干了可以适当喷雾或浸一下盆,但是不能三天两头没完没了的给它们喝水。由于每人使用的介质不同,所以给水的间隔时间长短很不相同。一般来说,给水间隔时间由长到短的介质,泥炭比例高的>赤玉土比例高的>纯蜂窝煤渣。如何把握盆土是否干了呢?可以看盆土表面介质的颜色,也可以掂掂育苗盆的分量,还可以用牙签插在盆土介质里,拔出牙签观察干湿情况。总之,盆土半干半湿状态最适合小苗生长。顺便插一句,用什么样的水来浇灌,也是有讲究的,最好使用软水或者纯净水,这样能使小苗健壮饱满。

此时的小苗是否要施肥呢?大可不必。因为介质里的营养成分足够保证小苗长到第一次脱皮。例如,即使用的是纯蜂窝煤渣,也不需要另外施肥。其实,我们在播种前用高锰酸钾消毒时,介质里就储存了一定量的由高锰酸钾分解出的钾肥。

小苗有点徒长,甚至东倒西歪怎么办?环境偏暗或气温过高是小苗徒长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徒长的幼苗周围撒一些1mm左右的颗粒,把小苗白色部分掩盖掉,并注意充分光照就能解决;对付东倒西歪的小苗,应细心地用牙签把倒伏的小苗扶正并用小颗粒支撑。土表生满青苔怎么办?也是撒些小颗粒,将青苔覆盖不让它见光,自然它就不会再长了。长青苔是盆土太湿,所以接下来还要注意控制湿度。

小苗生长环境的温度如何控制?从生石花种子发芽开始,天气就一天天凉下来,并逐步过渡到寒冷的冬季,我们基本上不会让生石花小苗在露天环境下生长,所以还是放在有太阳光的室内环境里比较妥当。比如封闭式阳台,冬季最低温度能够在5C°以上小苗就没问题。

要不要经常给小苗喷杀菌剂?只要播种前高锰酸钾消毒到位、小苗光照充足、盆土湿度控制得好,几乎可以不用喷洒任何杀菌剂。

小苗健康与否,可以从它们的体型和颜色来判断。只要小苗圆鼓鼓、胖墩墩,色泽呈古铜色,这就表示小苗是健康的。如果一直是细长的、淡绿色的,那肯定不健康,早晚会挂掉或最终成为僵苗。

四、一脱前后

健康的小苗一般长到三、四个月大小时,身体中间的细缝慢慢变宽,并隐隐约约露出新芽,这是有了第一次脱皮(简称“一脱”)的迹象。此时应该格外照顾它们了。一是进一步加大光照照射时间,二是注意控制盆土的湿度,减少浇水次数保持一定的干燥状态(这里要注意南北方的差别,北方有暖气且十分干燥,所以太干了可以适当补充点水分;而南方湿度大,小苗干不死)。其实小苗在脱皮阶段,老皮里的水分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当小苗长到五、六个月大小时,可以看到小苗身体外裹着一层薄薄的老皮,这标志第一次脱皮基本完成。这时候应该重点加强光照,继续控制浇水,一不当心小苗就会徒长。

五、小苗移栽

一脱完成后,选个好日子着手准备小苗移栽工作。移栽前最好让苗床介质保持干燥状态,这对小苗移栽非常有利。

小苗移栽介质的颗粒大小、层次、土层厚度,基本与播种用材差不多,只是中间层里的介质可以略微增加一些营养充分,比如放少量的腐叶土等,也可以放几粒A2缓释肥颗粒,但还是要注意不能太荤。另外,移栽小苗的介质最好经过一次高温消毒,比如用微波炉高火加热或隔水高温蒸煮。

将小苗从育苗盆干燥的介质里取出来非常容易,轻轻一抖根系上的介质马上掉光。接下来小心剥除裹住小苗的老皮,一些干透了的老皮很容易去掉。如果老皮难以去掉,千万别强行拉扯,就让它留着罢了。

下一步就是修根,目的是促进移栽后的小苗生长。原则上小苗移栽时应该留住一段主根,须根统统剪掉。主根一般留0.5~1cm长,具体留多长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你播种的小苗只有几十颗,那么主根留1cm还可以;若是小苗有百颗以上,那主根还是留短一点好。小苗移栽一般是直接将小苗轻轻插入土表,如果主根太长插起来不顺利,还要用工具辅助栽种。所以小苗太多还是修短点好,而0.5cm长的主根并不影响新根生长。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小苗移栽时介质一定要干燥。

小苗修根后晾个半天就可以移栽了。小苗移栽的行距和株距(是指小苗之间的中心距离),一般保持在1cm。两行小苗可以呈品字形排列。移栽后2天内不要浇水,3天后可以逐步的喷雾(用加入杀菌剂的水),并随后逐步见光;也可以快速浸一次盆,水位在盆高的1/3处只要停留几秒钟。大约1周后新根可以长出,开始进入后期管理阶段。

六、后期管理

小苗移栽七八天后,如果轻轻碰一碰它不会移动,就说明新根长出来了。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麻烦可能会接踵而来,管理工作马虎不得。

第一项工作就是杀菌。生根后的小苗正在慢慢长大,而真菌也没有闲着。此时的小苗还比较脆弱,很容易被真菌感染而化水仙去。有时头天晚上看看很正常,第二天就变颜色了,轻轻一碰就成一包污水。所以每隔几天就要喷洒一点杀菌剂(比如可以交替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抗真菌药物),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项工作就是浸盆。浇水工作以浸盆为主。干透了才给水。值得注意的是,盛夏季节当成年生石花正在断水休眠时,小苗还应该照常浇水。你若不及时浇水,它们就开始第二次脱皮,这当然对小苗正常生长极为不利。

第三项工作就是光照。小苗生长离不开太阳,每天能够保证四、五小时的光照是最好不过的。当阳光太强烈时应注意适当遮阴,用规格50%~75%的黑色遮阳网比较保险。江南地区的盆友要特别当心梅雨季节的天气变化,如果持续多日的阴雨天后突然冒出发白的太阳光,那么放在室外的小苗只要晒几个小时,大量植株很可能变白透明有去无回。

经过5、6个月的后期管理,从播种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移栽后的小苗几经磨难后大小能够长到1cm左右。此时的生石花可以按照成年植株的养护方法进行管理,继续努力再过两年它们就能够开花结果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