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

植物诊疗2022-03-19 17:08:45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

    菊花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斑枯病。是菊花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此病已遍及全欧洲和日本。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南部相继也发现此病害。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天津、杭州、厦门、成都、西宁、呼和浩特、大连、西安、沈阳、广州等省市普遍发生。病害主要为害菊花叶片,造成干枯、脱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开花,重侧全株枯死,严重影响菊花的产量及品质,菊花黑斑病除危害菊花外,还为害野菊、除虫菊、甘菊等多种菊科植物。
    【症状】黑斑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病害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直径2-10毫米。感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病斑外围具有浅黄色晕圈,无明显轮纹,生有黑色霉层,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连接成片,使整个叶片发黄变黑枯死,严重时只有顶部2-3片叶无病,病叶不马上脱落,吊挂在茎杆上。病斑大小与颜色和菊花品种有关,如“登龙门”、“紫金荷”等品种的病斑较小,褐黑色;而“银峰铃”、“紫云风”、“初樱”等品种的病斑较大,褐色。
    【病原】病原为菊壳针孢菌(SeptoriaChrysanthemella)。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该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顶部有孔口,直径70~136微米、褐色至黑色;分生孢子梗短,不明显;分生孢子细长,丝状、无色,有隔膜4~9个,大小36~65×1.5~2.5微米。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4~28℃。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浸染源,分生孢子器散发出大量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从侵入植株后到表现症状约需经过20-30天,因此,菊花在整个生长期内,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病害可多次发生与蔓延。菊花黑斑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还需要一定的雨水,为此高温多雨天气,发病严重,特别是雨后,病情发展迅速,北方地区一般6-10月份均有发生,7-8月份进入发病高峰,9月份以后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如果田间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时间长及老根留种,病害发生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差异,感病品种有“新大白”、“香白梨”、“西施醉舞”、“火舞”、“紫蝴蝶”、“蟹爪黄”等;抗病品种有“迎春舞”、“秋色”、“玉桃”、“紫桂”、“湖上风”等。而广东黄感病最重,分根养殖的植株病重,从健壮植株上部取芽扦插时感病较轻。 
    【防治方法】
    1.小面积种植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在收获菊花时,将田间的残叶进行清理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发病严重的地块避免连作,采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盆载菊花每年要更换新土,浇水要适量,睛天多浇,阴天少浇,时排除积水。合理施肥,增育壮苗、壮秧;提高抗病力;合理密植,植株不宜过密,要透风透光。选育抗病品种,选用健康母株作养殖材料。
    3.发病前喷保护剂29%石硫合剂水剂300倍液。发病初期用20%富士1号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5%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7天喷一次,连喷3-4次,或者发病期间用100~150倍的波尔多液或80%敌茵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也可将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500倍液混合喷洒,或用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喷洒效果比单一用药要好。发病后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10天喷一次,连喷1-2次。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能控制菊花黑斑病的为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