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方法 >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养殖方法2022-03-18 14:14:21

想必大家对于茯苓这种食物已经很熟悉了吧,经常会在生活中吃到茯苓糕等食物。茯苓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以健脾、治气虚,在养心安神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过很多人对于它的种植技术还是很陌生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种植技术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怎么栽培

1、选择栽培场地

产区多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背风向阳、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块栽培。

2、备料

可在头年初冬进行,这时松树处于休眠阶段,含水量低、不易脱皮,有利菌种生长延伸。砍树应砍大留小,砍密留稀。砍后剃枝并依松木粗细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不削的皮叫筋,便于茵丝传引生长。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时,锯料长度为65-85厘米。细木料可长些,但最长不超过90厘米。锯好后的段木,运往栽培地附近通风透光处呈“井”字形堆放备用。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3、准备菌种

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木引是指肉引接种的木料,以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 具茯苓香气者为好。

4、菌丝引接种

选晴天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2-3 根或更多,粗细搭配,分层放置。接种时将栽培种倒套插在细段木尖端,细段木周围紧靠粗段木,便于菌丝由细段木向粗段木蔓延。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取出,集中接在段木上端锯口处,不要放得太分散;菌种应紧贴段木,为保护菌种可加盖一些木片及树叶,然后覆土。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怎么采收加工

1、采收

接种后10-12个月,茯苓栽培场地土壤出现裂纹,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挖出后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1层稻草,使其发汗。每3天翻动1次,等水汽干了、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茯苓皮。

2、加工

将去皮的茯苓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粉红色的为赤茯苓,白色的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的为苓神。也可不切片,水分蒸发后再晾晒干的为个苓,每100千克鲜茯苓可加工成60千克个苓。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怎么栽培 茯苓种植时间

茯苓的药用价值非常高,被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是人们一直备受推崇的延寿珍品。虽然目前种植茯苓的人很多,但市场上一直还是供不应求的模式,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