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炭疽病 > 樟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樟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植物诊疗2022-03-17 08:45:55

  樟树(樟科常绿大乔木)一般指樟组

  樟组(拉丁学名:Sect. Camphora (Trew) Meissn.),双子叶植物纲 ,樟科,樟属下一个分组。

  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皮、小枝和叶极芳香。芽裸露或具鳞片,具鳞片时鳞片明显或不明显,覆瓦状排列。叶互生、近对生或对生,有时聚生于枝顶,革质,离基三出脉或三出脉,亦有羽状脉。

樟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花小或中等大,黄色或白色,两性,花被筒短,杯状或钟状,花被裂片6,近等大,花后完全脱落,或上部脱落而下部留存在花被花柱与子房等长,果肉质,有果托。果时花被片完全脱落;芽鳞明显。

    樟树炭疽病:自1919年在*北部发现后,至今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云南和福建等地常有发生。本病在苗圃或幼林危害较重,大树较轻。罹病植株生长衰弱,枯枝、枯梢多,幼树多从顶枝梢逐渐返枯至树干基部,严重的树整株死亡。
    本病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症状主要特征是枯梢。幼嫩枝干上的病斑开始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初为紫褐色,渐变黑褐色,病部稍下陷,以后病斑连结融合,若绕枝条一圈,枝条上部变黑干枯,重病株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图1)。叶片、果实上的病斑圆形,融合后呈不规则形,暗褐色至黑色,嫩叶皱缩变形,潮湿天气,在病嫩茎、病叶上常看到淡桃红色的点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春夏之交,病部有时长出球形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子囊壳。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病株枝梢或脱落的病枝、叶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上升到18℃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时,飘落在枝、叶上的孢子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植株组织细胞内,10天左右就会出现病害症状。每年的发病期5-10月,以7-9月最严重。雨日长、雨水多、温度高、台风频繁的年份病害扩展迅速,最易流行,这是因为台风吹打造成大量伤口有利病菌侵入,台风夹雨有助于病菌传播更远的距离。土壤干旱,砂质贫脊,发病较多。造林密度小,林分难以郁密的比造林密度大,能及时郁密的病重。
    防治方法:
    ①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的林分造林。
    ②如在土质较差地方造林,应适当密植,或与较速生的树种造混交林,或林粮间种,以有利于幼林提早郁闭。
    ③剪除发病枝干,并用波尔多液浆涂刷伤口。发病期间,可以1%波尔多液喷射防治,每月2~3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