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caches/caches_template/13/common/header.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5

Warning: chmod():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6
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巴州区白蜡产业富民

巴州区白蜡产业富民

植物百科2022-03-14 23:43:15

巴州区白蜡产业富民

市场前景好特色产业销路畅

打破虫源掣肘打造地标产品庭院到基地走上规模发展路

近日,巴州区梓橦庙镇村民谢凤远的几十棵栋青树挂满雪白的蜡花,再过几天就能收获白蜡。一番熬制后,就要卖给河北的客商。

“近两年白蜡行情一路看好,一斤卖到230至240元。”谢凤远算起白蜡收入,笑得合不拢嘴,“买1斤虫种160元,平均产2.5斤白蜡,纯利润400多元。”她告诉记者,她今年买了100斤虫种,可以赚4万多元。

“白蜡理化性能稳定,耐腐蚀、耐高温,多用于飞机、船舶上,做高级润滑剂,在医药、家装、汽车内饰上应用也十分广泛,市场前景非常好。”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介绍,但白蜡适种区域狭小,在我国仅有四川、湖南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四川白蜡品质高于湖南,而四川又以我市和峨嵋山市的生产最为集中,蜡质最好;巴州区有白蜡生产传统,到处都是拴白蜡虫的白蜡树(俗称栋青树和茶凉树),还有用来包虫子的桐树,所以建基地不用专门买白蜡树苗,只需从村民庭院里扦插过来就行了。

“2013年,梓橦庙镇产出白蜡约70多吨,按每公斤520元计算,产值达3600万元。”副镇长王伟说,特别是像谢凤远这样买虫种较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每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除了资源丰富、生产传统,白蜡还特别适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发展。”曾海波告诉记者,白蜡虫在谷雨前后用桐树叶包起来,栓到白蜡树上就不用管了,4个月后,在处暑、白露期间,只需把蜡花从树枝上剥下来放到锅里熬制一下就行了;技术要求并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做。

巴州区从2011年开始,已将白蜡作为一项特色林业产业来发展,争取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产业基地。目前,梓橦庙镇已在柳岗坪村、谢家湾村、朝阳洞村建白蜡基地3个,全镇1000余户农户发展白蜡产业,种植白蜡树2000多亩,加之村民庭院、田埂种植的,总面积达5000余亩。下一步,将以合作社为主导,发挥大户、能人的带动作用,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规模化发展白蜡产业。

“合作社的1000亩基地里,除了栽植白蜡树,还在树下种植了红薯、黄豆等农作物。”柳岗坪村祥泰白蜡种植专合社理事长刘国宗表示,这样套种除了增加亩产,还可利用大豆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肥力,这些农作物的叶子也可成为优质的绿肥,使园区朝着现代林业高产绿色低能耗的标准发展。

近年来,白蜡虫种的价格水涨船高,但远比价格棘手的却是虫源的数量问题。

白蜡虫只在金沙江河谷气候湿润、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存在,此外还有“大山虫”和“小山虫”之分,大山虫产地在昭通、楚雄以及凉山州的美姑、昭觉、西昌等地,有90到100天的产量;而我市仅南江县有小山虫,且仅有70天的产量。随着大山虫的原产地连年干旱,虫源成了发展白蜡产业的较大掣肘。

由于虫源难觅,白蜡虫已从检验检疫名单中去除,其价值和珍贵性可见一斑。有了虫源“五年一周期、三年好寻、两年难买”的循环,巴州白蜡也可能遭遇生产规模的大小年。

“为此,我们正加快申报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海波表示,通过技术提升、有序组织,尽快把自身品牌树立起来,等到在市场上树立起影响力后,其信誉和价格都能够保证,就可以通过预定方式,获得虫源的优先供给权。同时,希望通过*层面,加大与凉山州合作,让白蜡产业在巴州区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