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4大豆传播影响 大豆植物知识推荐
中国大豆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稻、粟虽然均起源于中国,然而历史时期尚有分歧,随着考古发掘的演进,才逐渐厘清思路,然而大豆(黄豆)的唯一起源中心为中国,则是历来没有争议。豆科植物众多,但以“豆中之王”大豆重要性最突出,与人民生活最密切,对世界影响最大。大豆同粟一样,重要性在古代史历史上一度重要过稻、麦,是用养(地)结合、轮作倒茬的重要作物,与粟、麦轮作优势明显。
(一)大豆在世界的传播
大豆走向世界时间相对粟、稻较晚,所以时间脉络比较清晰。中国大豆公元前3000年前传入日本,公元前1000年传入朝鲜。在汉代之前,中国南方地区尚不知大豆,所以亚洲南部地区,均是在1世纪到地理大发现15世纪之间推广的大豆,如至迟在13世纪传入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大豆1740年传入法国、进而流布欧洲,1765年引入美国,1876年中亚的外高加索地区种植大豆,1882年大豆在阿根廷落脚开启了南美传播模式,1898年俄国人从我国东北带走大豆种子、在俄国中部和北部推广,1857年大豆扩展到非洲埃及,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可以追溯到1877年,1879年大豆引种到澳大利亚。
欧洲的情况还可以细化,1740年法国传教士曾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60年传入意大利,1786年德国开始试种,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s)首次试种大豆,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掀起了大豆种植的高潮,随后在欧洲各国开始种植,1880年到葡萄牙,1935年终抵希腊。美国大豆是1765年才由曾受雇于东印度公司的水手Samuel Bowen带入美国,Samuel Bowen在佐治亚州种植大豆,或是出于制作酱油再贩卖到英国的目的,但在接下来的155年中主要作为饲料;1855年在加拿大种植,但1831年印度酱油已在加拿大出售。
1600年日本南部的酱油技术传入印度。1879年,第一个被驯化的大豆到达澳大利亚,是作为日本内政部部长的礼物;但是在此之前的1804年,印度酱油已经在悉尼出售。巴西大豆引种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1950年代巴西出于土壤改良的目的种植大豆、紧接着向亚马逊雨林进军,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远超第三阿根廷。
(二)大豆对世界的影响
“植物蛋白”大豆营养丰富,孙中山先生说:“以大豆代肉类是中国人所发明。”中国种植业与农牧业严重不协调,肉类蛋白和奶类蛋白严重缺乏,仰仗大豆的蛋白质,才满足了中华民族正常的人体需求。民国时期人们又发现大豆为350余种工业品之原料,其价值远甚于单纯作为粮食作物。
豆腐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对食品的一大贡献,是大豆利用中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我国的制豆腐技术从唐代开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人认为制豆腐的技术是754年由鉴真和尚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所以至今他们仍将鉴真和尚奉为日本豆腐业的始祖,并称豆腐为“唐符”或“唐布”,1654年隐元大师东渡日本,又把压制豆腐的方法传入日本。我国的豆腐技术大约在二十世纪初传到欧美,1909年西方第一个豆腐工厂由*元老李石曾在法国建立,生产豆腐、豆乳酱、豆芽菜等豆制品,李石曾称豆腐为“二十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除了豆腐之外,大豆丰富的副产品在世界也很有市场,豆浆、豆豉、豆酱、豆腐乳、酱油、豆豉、*、味噌等受到东方的认可。在西方则是以豆油(一战后由于植物油缺乏受到广泛关注)和豆粉(豆奶)为主。
美国农业专家弗兰克林·哈瑞姆·金早在1909年来华访问时就盛赞:“远东的农民从千百年的实践中早就领会了豆科植物对保持地力的至关重要,将大豆与其他作物大面积轮作来增肥土地”[1]。1920年之后,尤其是在大萧条时期,由于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美国干旱区的土地可以靠大豆来恢复肥力,农场能够增加产量来满足*的需求;大豆本身的需要也愈发旺盛,1924年开始伴随大豆需求的增长,大豆排挤棉花,栽培面积迅速扩展;1931年亨利·福特成为大豆产业的领军人物,福特公司成功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到1935年每辆福特汽车都有大豆参与其制造,福特的介入为大豆连接工农业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1939年,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1954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2]到今天与中国的差距愈拉愈大。目前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1](美)弗兰克林·哈瑞姆·金,李国庆、李超民译:《古老的农夫不朽的智慧: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可持续农业考察记》,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9页。
[2]曾雄生等:《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