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桉树, 只是一种树?
桉树之美,谁欣赏过?桉树之蜜,谁品尝过?桉树之“毒”,谁曾中过?占我国人工林面积6.3%的桉树,一年贡献商品材总量的1/3。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超55%,一旦国外禁止木材出口,靠谁来弥补这一巨大缺口?
桉树,是不是一种树?
既是,又不是。
是,习惯上称其为一种树。
不是,实际上是945种树的统称。
桉树,又不仅仅只是一种树。
严格说,桉树是一类树,指桃金娘科桉树属、伞房属和杯果木属的树,有808个种和137个亚种变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桉树分会主任委员谢耀坚这样告诉记者。
全球最高的树、存活最长的树
从实地、从视频、从画册上见到的各种桉树,给记者第一印象是各具其美。有的树干一袭灰白衣,有的树干七彩斑斓,有的树高达156米,有的存活了1.3万年……特别是其花形尤为独特,花色、树叶、树皮、种子也各异,
我国18个省份(包括*)的600多个县(区)种植有桉树。记者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采访时,常见到一片一片整齐划一的桉林。那一排排挺拔伟岸的桉树就像一队队飒爽威武的战士,站着,护卫生态环境;倒下,献出全部生命。
桉树站着,能绿化美化、防风固碳、涵养水源,在风景园林、防护林中常见到它的英姿。利用其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等特性, 为快速绿化荒山和恢复矿区植被打先锋。有的桉林1公顷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4.3吨,能减少土壤侵蚀4.48吨。桉树还是有名的蜜源植物,蜜量大,成色好,功效多。
桉树一倒,“黄金万两”。不同桉材,用途不一,大都耐腐耐磨,是世界公认的硬木。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各有其用,如做人造板、造纸、矿柱、建筑或家具等。有“澳洲大花梨”之称的大花序桉,每立方米木材卖到七八千元。医药、化妆品等工业产品大量用到桉叶精油、多酚。从树皮提制的栲胶,可用在制革、选矿、锅炉、钻井等行业。
来到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常见的桉树在这里都可欣赏到。新桉1号树干光溜溜的。听说桉叶有镇静消炎作用,随手摘了几片嫩叶嚼起来,开始有点涩,慢慢嚼出了清香。
基地的桉树大都来自澳大利亚。每位到过澳大利亚的人都难忘那广袤的桉林和可爱的考拉。有人说:“没有桉树就没有澳大利亚。”记者看了介绍澳大利亚的纪录片,也深为那如海洋般的桉林所震撼。从湿润肥沃的海滨到干旱酷热的沙漠,从热带的平原到飞雪的高山,都能见到不同桉树的美妙身姿。如果没有桉树这样的“卫士”守护,沙漠可能比现在要大得多,考拉、袋鼠、鸸鹋等动物也许不复存在。桉树中心副主任陈少雄告诉记者,桉树99%以上的种、亚种变种都原产澳大利亚,占到他们森林面积的78%。
桉树堪称澳大利亚国树,成为绘画、摄影和诗歌等文艺作品讴歌的对象。首都堪培拉城的设计师沃尔特·伯利·格里芬称其为“诗人之树”。悉尼歌剧院用材大都取自桉树,从某种意义上讲,桉树成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据最新数据,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有2500万公顷之多。从热带到温带,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它的倩影。巴西有桉树人工林600万公顷,以色列有经典民歌《桉树林》,南非有曼德拉与桉树的传奇故事。
桉树,已经不只是一种树。
桉树改变中国……科技改变桉树
考古发现,四五千万年前,桉树在我国有分布。重现中国,则到了1890年。“桉”字,根据Eucalyptus发音似“安”而发明的,加“木”为桉。前100年间,默默无闻,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其优势亦未显现,每公顷年均约长10个立方米。然而,冥冥之中,“桉”这个年轻的汉字注定要为这个古老国度的生态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86年到2015年,我国桉林面积提高了近10倍,从46万公顷发展到450万公顷。占人工林面积仅6.3%的桉林,就生产了全国1/3的商品材。从种苗培育到木材及其制品,再到林副产品,年总产值超3000亿元,间接效益则更大,还解决了近1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亚太森林组织董事会主席、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2016年12月6日《广西日报》发表的《客观认识我国桉树发展问题》一文中谈到:“如果没有南方桉树的这些贡献,我国东北林区也许早已名存实亡。因为,1公顷桉树林的立木生长量,大致相当于北方的10公顷普通森林,或大致相当于100公顷大兴安岭的天然林。”
《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8月10日,刊发了8月6日去世的广西林业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裴安道遗作——《桉树,不是你所听到的那样》。他认为,广西桉树的快速发展,使得8000多万亩公益林远离了商业性采伐的压力;使得5000多万亩松树、杉树用材林免遭过度采伐。2016年,广西林业产值达4770亿元,大都来自第一产业的桉树种植及第二产业的木材加工,还带动了与桉树培育、木材加工相关的肥料、制胶、运输、包装、餐饮、机械制造等行业。桉树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许多山区农民可在家门口就业。近百万农民工重回家乡,减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不少人通过种桉树送孩子上了大学、买了车、盖了房,过上了幸福生活。依记者所见所闻,该文介绍的虽是广西,但也是整个桉树种植区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桉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树种。如果没有桉树的高速发展,天然林保护压力更大,南方经济发展也没那么快,精准扶贫任务就更为艰巨。多年来,我国巨大的木材缺口,消耗了大量外汇。一旦发生严重贸易摩擦,也许有钱也进口不到木材。从这个角度看,桉树的确改变了中国林业进程,改变了中国木材供应格局,改变了中国南方农村经济结构,而改变桉树的是广大科研工作者。
当年,因木材供需矛盾加剧,国家于1987年成立了桉树研究开发中心。随后,桉树中心牵头组织国内外顶尖专家进行科研联合攻关,选育创制了70个高产、优质、高效和抗逆桉树良种,摸索出了一整套快速繁育技术和定向培育技术,使桉树每公顷年生长量最高达60立方米。
国家桉树种质资源库建成后,新引进100多个桉树种、600多个种源、4000多个家系。建立5个核心改良树种的第二代育种群体,总计1100个家系。筛选出的10个耐寒品种,使桉树向北推进了300公里,陡增5000万公顷桉树适生潜用土地。
据介绍,单就“桉树工业原料林良种创制及高效培育技术”这一重大项目,研究至今已耗时长达20年,其阶段性成果在南方10个省份广泛应用,良种使用率提高6倍,从15%升至90%,提供苗木122亿株,辐射推广341万公顷,累计新增产值575亿元。
这些良种来之不易,倾注了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桉树作为林作物,不像农作物那样一年收获一季到几季。再速生,最快也得四五年才初见结果。人生有几个5年?没有献身精神,就没有今天的桉树。谢耀坚介绍说,我国桉树研究之所以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许多人作出杰出贡献。如桉树研究先行者祁述雄,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又如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积劳成疾,刚58岁,今年7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桉树事业。
桉树中心多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选育林木良种,条件之艰,攻关之难,非外界所能想象,有的人一辈子也难选育出一个。在桉树矮化成功之前,爬上几十米高的桉树进行高空作业,一摔下来不是轻伤就是重伤,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智力和体力的巨大付出,要获得承认并不容易。到国家层面评定科研成果时,林作物与农作物同场竞技,其生长周期长就明显处于劣势。
桉树,已经不只是一种树。
争论何时休?不妨走法律程序
绕不过去的是有关桉树之“害”的争论。采访前,心想争论时间这么长了该有了结论。没想到的是,不仅争论依旧,而有的地方用“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动手了—— “限桉”。“害”在何处?争的是啥?让我们来一个简单回放。
2004年,绿色和平组织公布金光纸业集团涉嫌圈地毁林事件的调查,直言“桉树有害”而引发大争论。日前,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森林与海洋项目副经理易兰接受采访时说,“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须停止以人工植被替代天然植被,并采取措施恢复破碎化的森林 ”。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环境绿皮书称,桉树在生长的同时会对种植地的乡土树种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带来生态灾难,建议严控桉树造林规模。
2013年,广西柳州有人发出《联署呼吁自治区人民*:严格控制桉树的种植面积》的公开信,质疑桉树。
“桉树有害”论的理由是:桉树有毒、土地退化、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入侵、水土流失严重、引发森林病虫害、生物多样性降低等。
纵观所争内容,涉及生态学、林学、植物学、动物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美学等。这并非个案,与全球气候变暖之争类似。各方各说各话,不在同一平台进行充分辩论,“危言耸听”之论当然是最吸引眼球。
院士级科学家、主管部门领导、权威部门都作过澄清,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却未能消除一些人的误传,确实令人费解。作为一个科学问题,该相信谁?*官员?民间组织?桉树种植者?还是相关科学家?
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国科学家调查桉树人工林,在《桉树的生态作用》一书中肯定了桉树在生态方面的积极作用。
2006年,广东省林业局发了《关于发展桉树人工林的意见》,指出桉树无毒无害,适地适树、适度发展桉树人工林符合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8年,中国工程院批准的《南方各省在建设大型纸浆厂及大面积种植桉树中保护生态与环境重大问题的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任总顾问,陈克复、张齐生院士任组长。得出结论是,桉树不是“抽水机” “抽肥机”,也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桉树可以种植,也可以发展,但必须合理规划。
2010年,呈送国务院的《关于西南地区旱灾成因及桉树种植对旱灾影响的调研报告》认为,大气环流异常和高温少雨是西南干旱深层、直接原因……桉树与干旱没有必然联系。
2013年,广西林业厅对《公开信》回复,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证明,桉树不是“抽水机”,不是“抽肥机”,也不是“绿色沙漠”。
2015年,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环境保护学会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联合推出的《桉树科学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指出,桉树是优良的速生丰产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国还蕴藏着更大的桉树产业的发展潜力,必须抓住机遇,科学发展。
2015年,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原主任尹伟伦在《真实的桉树》一书的序中写道:“对桉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质疑不是桉树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经营措施不够科学的问题”。
2018年,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林联桉树学术大会于9月22日结束,记者获悉,巴西将大力发展桉树,计划扩大到750万公顷;印度尼西亚已把80万公顷相思树改种为桉树。
有的地方从前认为桉树并无问题,大力支持发展,近年转为限制发展,也许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选择,或自恃经济实力增强了,或认为桉树不美,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一而足。2014年,广西林业厅发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实施方案(2015-****年)的通知》,要求在基本农田……江河源头、饮用水源保护区、高速公路、铁路两旁和主要河流两岸200米范围内可视一面坡、水库倒水第一面坡,不得种植桉树。
众所周知,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不如天然林丰富。有些人却不了解,桉树人工林有的现象,其他人工林(包括经济林)也同样存在,如地力退化,耗水量大,施肥施药不当造成污染,耕作不当导致水土流失,防控不当引发森林病虫害。农作物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常言说得好,口说无凭,拿数据说话。有人竟说桉林能影响大气环流,林子里不长草,分泌有毒物质。这让记者想起中国科协9月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8.47%。这有点令人悲叹,桉树事件算是又一实证。今后,对打着“科学”旗号发表类似谣言观点的,不妨走法律程序来澄清事实真相,使非理性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桉树,已经不只是一种树。
什么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对新生事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非理性指责多于科学建议,反映其价值取向和科学素养。借网络语来说,重要的话要说三遍——科学!科学!科学!科研工作者要讲科学,决策者要讲科学。遇到问题,应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去寻求解决路径。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介绍说,目前,我国木材居于芯片、石油之后的第三位大宗进口物品,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2017年,仅原木和锯材进口已突破1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55%,预计2020年超过60%。2017年,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木材产量全年减少约4000万立方米,意味着会持续增加进口。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耗量将近8亿立方米。
湛江晨鸣浆纸有限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预测,未来10年,造纸业总体需大于供,对原料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他们约一半原料靠高价进口国外桉材,一因国内产量不足,二因短轮伐期桉树纤维质量差。
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木材也不例外,作为四大原材料之一,主动权还是自己掌握为好。观察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回顾历次中外贸易摩擦,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当下,木材缺口如此之大,全靠国外进口?一旦遭禁,木材从哪里来?
有的生态学家和绿色和平组织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想让热带地区都恢复热带雨林?所谓桉树之“害”,除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原生态外,其他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包括企业与桉农的利益纠纷。这些“害”跟桉树没多大关系,规范人的行为才是当务之急。几乎所有专家、官员都强调发展桉树要科学规划、科学经营,做到“量地而行”“适度规模”。
如何“量地”?如何“适度”?这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按非专业人士的记者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做到适地适树适效就可以。这有一个生态安全系数临界点的问题,即合理的生态阈值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如在6级震区造抗10级地震的建筑,超安全系数则意味着物未尽其用,造成很大浪费。在桉树种植区,应研究天然林和人工林各占比多大。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介绍说,印度尼西亚要求造林区原生植被面积不少于20%,巴西要求不少于25%。我国不同区域究竟该不少于多少?
这里说的适地适树适效是,“地”不仅指土壤,还指位置;“树”不仅指良种,还指径级;“效”不仅指效率,还指效果。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吕建雄认为,桉树的合理经营是指间伐材可作人造板或造纸用材,留下的大径级材则作实木用材,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要合理轮伐。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材,不同轮伐期,要研究出不同优化组合模式和相应的科学耕作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若想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那么缓解木材缺口压力的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南方省份的肩上,桉树可能是首选树种。
未来,为了我国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宜最大限度开发水热光土地资源。全国是一盘棋,南方水热光条件优越,自当加以充分利用。
未来,为筛选不同地域最佳桉树发展模式,宜加强比较研究,如不同林种生物多样性的比较,不同速生树种的比较,林作物与农作物的比较。
未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宜发挥地缘优势,输出桉树科研成果,支持东盟各国发展桉树,以收一举多得、一举多赢之效。
真的,桉树不只是一种树!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桂皮和桂叶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9-27
- 橡胶树和橡树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9-01
- 桂花和桂枝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25
- 桂皮和香叶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22
- 降香和黄花梨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22
- 蚬木和铁木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22
- 槭树和枫树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22
- 椿树和香椿树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18
- 平安树和幸福树是一种树吗详细阅读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