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常见多肉植物的病虫害

常见多肉植物的病虫害

植物诊疗2022-03-10 20:08:33

这段时间很多地区都一直下雨,这雨下得有些多肉植物都不好了。下文的作者是牛鼻子老道,主要是种植生石花,两三年前的文章,但颇有可读性,为了你多肉植物的好,不妨阅读一下。
病害和虫害不同。虫害大都一目了然。多肉类的虫害主要是五小害虫里的蚧壳虫和红蜘蛛,由于这些虫害的繁殖能力强,对植物发生危害的时候,大都可以在植物的身上看见。红蜘蛛是密密麻麻细小红点,有蛛丝,手往植物表皮一摸,手指会有锈红色液体。蚧壳虫的种类比较多,蚧壳虫之所以有“蚧壳”二字,主要是虫体表面有一层蜡质,大都为白色或红色,也有粉蚧和吹棉蚧的粉、棉状物(粉蚧经常也会被误认为是白绢病,这是误区)。当植物发生虫害时,即使是大规模的,利用药物=灭杀措施,一般植物也不会死,破相多一点。而病害就不同了,蔓延速度非常的快,有的病害会导致成片植物受害,有的短期内就会使植物腐烂死亡,所以相对虫害而言,病害的危害程度比虫害更大。
植物的病害主要有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种。
非侵染性病害:从表面字义看:不是因为传染而导致的病害。我们一般解释为: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引起,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通俗说就是激素药物的滥用;土壤的旱害和涝害;气温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热害(环境温度或土壤温度过高会是植物为自我保护而关闭周身毛气孔造成植物氧失调,使植物的茎、根以及其他营养和生殖=器官腐烂、焉萎)、冷害和冻害(冷害的常见症状是色变、坏死或表面出现斑点,如低温的作用时间不长,伤害过程是可逆的。冻害的症状是受害部位的嫩茎或新疣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褐色而组织死亡,也有的整株成片变黑,干枯死亡)、环境过阴或光照过强引起的植物徒长、黄化、灼伤。
在我们饲养多肉的过程中,如果做到植物在3~5年里换盆,土壤的配土在合理范围内(能基本排除土壤的缺素症);植物处于光照柔和明亮处(避免徒长或灼伤);适当的饲养温度5℃~35℃(基本排除得冻害、冷害、热害的可能);正常的的无机药物使用(化肥、激素竟可能的少用,可以减少药害的发生);良好的环境(无污染源的环境可以使植物健康的生长),基本就可以避免非侵染性病害了。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多肉类植物容易得的病害,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赤腐病、斑点病、菌核病(白绢病)、锈病。
在我看见过的爱好者植物离奇死亡事件中,最多的就是赤腐病了。赤腐病,又名红粉病或红腐病。发病现象为:腐烂。引起的原因是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的中胶层溶解了,使细胞离散并且死亡。植物组织解体,同时流出汁液。赤腐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而一般多肉植物中赤腐病为细菌性赤腐病(可以闻一下患部,有臭味的是细菌导致,无气味则是真菌)。赤腐病是由伤口侵入的病害,沿维管素扩及全株的。这种病的来势非常的猛,一般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谓病入膏肓,就是这样。我们经常遇见一大盆石头或者小苗,开始生长良好,脱皮正常,但是忽然有几个莫名其妙的烂了,而边上几个还都蛮好的,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就是赤腐病的原因。当你遇见一颗植物得了赤腐病,因及时将它取出,切除腐烂处,再切掉一些健康组织,晒干伤口(尽量用晒的,而不要阴干),然后干栽,如果遇到天气暖和,应该还救得活,如果维管素一圈都发黑,那么就葬了它吧。
赤腐病的预防方法其实不难。因为这类病害主要是由伤口侵入(伤口的形成主要是移植、切顶、分头、昆虫咬噬、植物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也会有伤口),所以,如果能做到避免或减少伤口形成,认真的处理好伤口,做好土壤、环境的定期的认真消毒,可以减少发生。
斑点病,又名黑斑病或褐斑病。发病现象为:斑点,直至腐烂。真菌或细菌导致的局部坏死。形状有圆、多角和不规则形。主要出现在生长点附近或者砧木结合部。有些爱好者会习惯给植物“洗澡”,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植物生长或恢复更快,或者为了使12、石头看上去更漂亮剔透,表面喷水。虽然这些方法的确能使植物更漂亮,但也给这些病原菌的滋生埋下伏笔。
斑点病一旦发生,就没有再继续饲养拯救的必要了。挖病斑,没有用;切顶,没有用;嫁接,也没有用。应该是属于多肉植物里的艾滋了,因为,这种病是会传染的。
定期杀菌药的轮换使用,主要有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锌。这样你可以使自己的环境湿润些,自然植物会长的舒服一些。因为水(过高的空气湿度)是这种病的媒介,所以保持球体的干燥和减少植物体的淋水,可以减少发病几率。
菌核根腐病:其实大家都愿意叫它白绢病。因发病的时候土壤和被感染的植株上有白色的长丝而得名。发病现象为:植株下部、根部腐烂。真菌。白绢病喜高温,生长温度是30~42℃。10℃以下停止活动。所以我们看见的白绢病,主要是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6月开始,7、8月趋于严重,9月基本结束。这种病菌的菌核是可以在土壤中越冬的,也可以在病患处或组织上越冬。菌核可以在土中存活5~6年,室内可以在10年以上。过冬以后,当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足够,菌丝便会重新再土壤缝隙中生长,蔓延。萌发的菌丝侵入植物的茎部或根部危害。土壤过湿、酸度过大、贫瘠缺肥、粘度高、板结的土,发病率高。
白绢病怕阳光。阳光晒得到(茎部)的地方一般不会得,直晒不到的地方,尤其容易发生。白绢病喜欢侵入小苗,维管束木质化的,不容易受到侵入。小苗保持足够的生长空间,不要过度的拥挤。
发现得了此病,拔出病株,维管束没有木质化,则切掉一段(腐肉和维管束一起),如果已经木质化,根据情况,保留维管束,腐肉切除。
根据杭州植物园的经验,70%五氯硝基苯拌土消毒,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2%。上海植物园用1%现配硫酸铜液浇根,但个人觉得会有药害,慎重用。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抑制病原菌生长也有好的效果。另外定期换土也很重要。
锈病:锈病最大的症状会导致植物直接破相。表皮初期会产生水肿状小点,*黄色、赤褐色,以后逐渐向周围扩大、蔓延。好像穿了铁锈色的盔甲。它不同于表皮老化的黄褐色,是*深,外围浅,锈斑有凸起浮肿的样子。
防止多肉植物锈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摆放不宜过密,植株上不要淋水,盆土、保温箱内部的介质不要过度潮湿。定期轮流喷施杀菌药会有不错的预防效果。
总结一下,归根结底,控制病害的最好的方法,还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自身的抗性。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可以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