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三亚珍稀濒危树种闻名全国 无性繁殖救17物种
无性繁殖拯救了三亚17种濒危树种
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采取无性繁殖科学技术育苗2.5万株
海南黄花梨、油楠、孔雀豆、火焰树,濒危树种粗榧、见血封喉、青皮等树种,可谓闻名全国,同时由于出名,这些树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已被列入濒危树种行列。三亚市林业部门对此情况,积极采取无性繁殖科学技术,育苗2.5万株,对海南180多种濒危珍稀树种的17种树种,进行重点育苗、拯救,确保濒危、珍贵树种不断地传承下去。
三亚珍稀濒危树种分布结构复杂
据1993年三亚市林业局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三亚市有林地为4.9359万公顷,其中用材林41085公顷、防护林1785公顷、特别用途林2341公顷、经济林3988公顷、竹林160公顷。疏林地708.8公顷,灌木林地36222.7公顷,未成林1918.2公顷,苗圃9.13公顷,无林地4278.6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地3922.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9%。1994年造林3229.4公顷,基本上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1956年热带亚热带开发委员会的调查表明:三亚全市森林蓄积量839.3312万立方米,还有许多现在被定为特类材和一类材的树种:如子京、母生、花梨、苦样、莺哥、麻楝也有许多胸径达40~100厘米以上的大径级木材:如红锣、鸡尖、黑稠、红裳还有三亚市特有的树种:无翼坡垒(俗称铁棱木)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植物,是海南特有珍贵树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根据1993年三亚市林业局对二类森林资源的清查统计:人工林原有面积7402.5公顷,加上1994、1995两年新营造的面积共计11620.5公顷(其中7341.8公顷为改造低产林的面积),未成林1918.2公顷;2000年人工造林2533公顷。总体而言,三亚市的森林面积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无性繁殖为濒危珍稀树种撑起“保护伞”
据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工程师罗金环所长介绍,目前三亚现有野生植物1144种,其中二十余种属于*或省级的保护树种。对此情况,他们积极采取无性繁殖技术,对三亚濒危珍稀树种资源的保护,同时,收集和栽培了大量的海南热带濒危珍稀树种,保存着重要的热带林木物种基因。为保护、挽救这些濒危植物,他们建立繁育基地,开展引种驯化与育种工作,以缓解野生植物资源所受的威胁。
罗金环所长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濒危和珍稀树种的优良特性、且保持生长较快的速度,他们经过反复实验,最终采用无性繁殖的科学技术挽救的濒危珍稀树种,主要有:海南粗榧、见血封喉、龙血树、子京、坡垒、青皮等17种濒危珍稀树种,共计育苗2.5万株。无性繁殖是利用母体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以及花芽、花药、雌配子体等作为繁殖材料,进行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等,使之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子代与母株的基因完全相同,所以又称营养繁殖;与此同时,无性繁殖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项目的实施填补了三亚濒危珍稀树种无性繁殖技术推广栽植的空白,促进了热带濒危珍稀树种商品林产业经营发展,为社会增强就业机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濒危珍稀树种的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意义。
濒危珍稀树种育苗推广难
由于无性繁殖技术培养珍稀濒危树种,存在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对濒危珍稀树种的拯救,有一定的难度;且时间紧、任务重,基地建设规划不够全面,小苗圃多,现代化大苗圃少,生产条件落后,且缺乏必要的科技投入,优良品种少,最为突出的是造成在种苗流通领域中,林木种苗质量良莠不齐;肥水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方面还不够全面,所产生的效益还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办公室邢增俊告诉记者,热带珍稀濒危树种虽然经济价值高,但生长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取得经济回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地占用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直接影响了社会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各种濒危珍稀树种推广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