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猕猴桃销售中果农、果商和零售商的定位和职能
猕猴桃前年由于在春季遭受了严重的"倒春寒",猕猴桃的产量下降30%以上,引起市场供应不足,再加上去年中秋、国庆的之间的时间较短,水果销量较好,猕猴桃的价格也上升不少,到最后不少存货的客户都赚了钱。
受利好影响,2019年商户大规模存库,但到了今年1月份出库时却哀鸿遍野,普遍亏本30%以上,能保持赚钱的人少之又少!究竟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做水果生意绕不开的三大主角:种植水果的果农、使水果能异地迁徙果商(中间商)、就地销售的零售商,这三样少了那一个市场都玩不转,电商其实也是由这三总分组成,不同的是把前些两个合二为一了,有些人既是果农也是中间商而已,这篇文章只是从传统的角度分析,电商另作分析。
现在我从各个主角的角度浅析下原因:
一、 辛勤劳作年年种年年赚不到钱的果农(这里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不包括集团种植户)。
果农是水果的种植者,也是整个行业的基石,是为这个行业提供最初级的产品的执行者。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果农种植水果是按行情需要来种植的,并不是盲目的种植,种植什么是通过市场反馈给果商,然后再反馈到果农这里。比如今年某市场上猕猴桃的销售情况良好,采摘销售情况良好,价格也好,这就说明猕猴桃这种水果能赚到钱,市场上的反应就是能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就说明这种水果产能过剩,应该消减产量。
2、 果农生产的水果自己没有定价权,价格主要在市场或市场的执行者果商那里,价格的多少完全由市场所决定 。同一个例子,猕猴桃这段时期价格有所上升,果商反应到收够果农的猕猴桃时价格会涨一些,价格下降果商会采取少收或降低收购价的办法,这并不是由果农说了算,果农能做的只要决定自己的水果卖不卖,而不是卖多少。
3、 果农由于身处农村,一天忙于农作,那市场的反应比较迟钝,再加上一种水果从开种到收获往往要两年以上,在千变万能化的市场处于劣势,畅销的一种水果反馈到果农这里到种植有时经历的时间过长,不是过了高峰期就是大家一窝蜂的一哄而上。
4、 水果是由果农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爱惜无比,在销售过程中,他也知道果子有大小、好坏之分,有些人为了多卖几个钱混入一些不良果子或次果到商品果中,使市场销售时消费者对果品不满意,降低了购买意愿。导致现在是果商收购条件变的更加苛刻。
从这几个方面看,小规模的果农往往玩不过深浸市场的集团种植户,价格上也深受市场的影响,常受自身的不良观念玩一些小把戏影响果品情况,市场好些也些时能赚点钱,市场不好能保本就不错了。在三者的关系中是一种静态因素。
二、 一朝赚得盆满钵满,一朝赔得血本无归,年年存果年年贩果的果商(中间商)。果商是水果的迁徙者,南北方水果互通有力保障,是为这个行业提*品流转的执行者。果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果商是按市场需求和水果季节来采购的,市场需求什么水果、什么水果销路好、能赚钱自然会采购,需求量小且存量大的水果是必然会减少采购量的。应季的水果上市时就会加大采购量,过了时间会减少采购功转战别的地方。比如:2019年9月份,由于2019年的中秋节太早且和国庆紧挨者,本应中秋就能上市的某地石榴在节前还没有成熟,采购商就没有在节前来采购,等过了中秋节和国庆节,石榴成熟后节前送礼高峰期已过,果商已把收购方向转到柑橘类上了,造成某地石榴的滞销。
2、 收购的标准和价格在果商手里。果商在市场上一向反应灵敏,市场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持币观望。我的家乡有一位果商,看好猕猴桃的价格有上升的趋势,与果农签定定口头合同并交付1000元订金,以3.58元的价格订购20吨猕猴桃,第二天请人把价值2000元箱子的箱子放到地里准备采收,但打听到同样的猕猴桃价格已落到3.40元左右时,连箱子都不要了直接毁约,以损失3000元来止损,可见其嗅觉之灵敏。
3、 果商承受的压力也不小。一般来说,费用有信息费、采摘费、运输费、整理、存取库费用、冷库租金、电费、坏果损失、出库整理费、装卸费、员工工资等。
在收购价格合理,市场向好的年份,果商们能赚取让人羡慕的钱,但随着价格的降低,这些费用就成了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压的透不过气来。在我们猕猴桃产区,有位姓林的是果商,自己有3个冷库,能存60吨猕猴桃,就在前些年,以每斤2元的价格收购了60吨猕猴桃,存了3个月在春节前以5.7元的价格全部出手赚了一大笔钱,着实风光,然而在去年租用别人的冷库和自己的冷库以2.8元的价格存了100吨猕猴桃,却遇上了猕猴桃价格大幅下滑,以1.6元的价格出库了租用库的40吨,加上租金和电费直接损失近10万块,自己的这3库还没有联系到客户,今年保守估计至少损失30万左右。
4.有人说果商打压果农,高价出售水果给消费者,这样有失偏颇。不排除有些不良果商做这样的事。果商都是逐利的,只好市场向好,销量反馈不错,果商是十分踊跃的,不存在为了打压价格而不收果农水果,只要市场向好,价格也会上升的,毕竟谁也对钱没有仇,没有不赚钱的道理。至于市场上的高价水果,是各种因素综合拉升的,不是谁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果商只是负责流转水果,赚取中间的差价,是活跃在田间地头把果农种植的水果推向市场,这类人需要广阔的人脉和精准的市场判断,根据市场情况安排进销货,是三者关系中的动态因素。
三、 把同一价格的一种水果分成三六九等,起早贪黑,精打细算的零售商们。零售商是这一环节里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整个行业的具体实施者,不管你怎么生产、流转最后都要通过这里进入市场。这里的零售商不单单指超市、水果店、水果市场,更包括数量更为巨大的马路市场上的水果经营者。由于这些人或市场的存在,才能让水果快速的到达消费者手中,零售是这个环节静态因素
1、 果商把水果从冷库里批发出去,零售商就成了到消费者手里的最后一站,零售商能对果商做出选择,因为零售商自己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地方消费水平、人们的喜好、口感做出最佳的判断。说白了就是什么畅销取什么货。这个又回到刚才的例子上,当市场上对什么水果感兴趣,就是通过这些人传到果商哪里,果商根据市场需求打合适的货源,这是一个完整、封闭的信息圈。
2、 零售商掌握着水果的售价,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地方不同的水果店有不同的价格,但又相差不大的原因。售价的影响因素有:房租、水电费、坏果损失、员工工资,房租由于地段不同价格千差万能别,坏果由于管理水平影响而不同,所以这两项是各个零售商价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3、 由于零售商都是从果商哪批发过来的水果,自然生长 的水果都具有一些差异,所以有些人故意把同类水果搞个三六九等,提高等差,追求利益最大化。例如同一框从批发市场来的猕猴桃60斤,每斤约为4元钱,成本为240元,你直接把这框猕猴桃按6元出售,消费者可能有些人喜欢果子大点的,有些喜欢小点的,又或者中间在一些过熟了,你放哪卖最多也就360元,中间如果翻动挤压还要损失些,有些零售商就会把它们分开:大个的20斤,我卖8元一斤,正常的30斤我卖6元每斤,稍小的6斤,标价5元一斤,过熟现在就能吃4斤的做为处理品,3元一斤,合计382元,这样既减少翻动对猕猴桃的伤害,并且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选择的余地多,而且能多赚上些是最主要的。这就是零售经常把水果分开的原因。
综上所述,就是在整个水果销售中的三个主角的定位和各自的职能,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只要各司其职,不弄虚做假,果农认真安全的种植水果不盲目跟风;果商合理的报价和正确的反馈市场情况不用市场来恐吓果农、合理的收购水果;零售商认真宣传,不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循环,这样大家都有钱赚,大家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