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花画相映见真功
画作与插花交相呼应
“这幅《阳明山新雨》的构图,正与写景花中‘幽林夹缝’的概念相通。”漫步中国美术馆,观赏*画家、*“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创始人黄永川的书画展,60幅以两岸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的水墨画,用笔细腻、意境深远,其中蕴含跟中华插花相通的美学理念,在负责画展的“基金会”教授林爱卿讲述中,更是令人回味。该画展在9月20日到28日国庆节之前的黄金档期举办。
身为两岸花艺名家的黄永川,文化背景深厚。他毕业于*师范大学美术系和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曾赴英国大英博物馆从事博物馆学研究、担任*历史博物馆馆长,其主业为美术史研究并一直坚持国画创作。30年前,黄永川创办了“文教基金会”,如今,“基金会”会员已经达到近万人,其成熟完善的插花理论和技巧,在两岸花艺界影响深远。黄永川在美术史和插花史两个领域同时研究探索,出版了《六朝时代新兴美术》和《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等书籍十余本、书画集三本。“基金会”每年会在大陆选择两个城市举办插花展,黄永川和会员们也游历了祖国众多名山大川,这些成为了此次画展的主要题材。黄永川多次在大陆举办画展,此次画展正值他70岁古稀之年。
“黄教授一直强调,要有艺术概念才能插好花,不要把自己当花匠,而是要当成艺术家。”林爱卿告诉记者。黄永川的插花理念很多借由绘画而来,反之,插花理念也反哺于绘画之中。在林爱卿给记者出示的黄永川文章中,有一段说明他在“主业”之余潜心研究插花的原因:“花艺是借不同环境来源的素材以‘移花接木’的手法,别造灵奇的一门天人合一之艺术,为五度空间的性灵表现,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言理、可以造型。惟有深入此道,乃能得瞭个中况味。余醉心其美,并将之应用于绘画创作之中,如造景之剪裁与移接,草木之衬托与穿插,质感与量感之互换,季节感的寓意与象征,异材质的注入与对比等等均能得以在绘画创作上诸多应用与启发。”将花与画的关系描述得十分精辟。
细细观赏黄永川画作,在传统水墨画基础上,其光与影的精妙处理、亮感的表现,对光源的把握,深透感和立体感,都让画作呈现出比一般水墨画更为逼真生动的特点,也和插花原理处处相通。描述《喀纳斯深秋》的白桦林,用的是插花中“平远”的概念,画面使人感觉树林无限幽深而看不到边;《诺日朗山谷雨后》则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呈现出诺日朗瀑布在高山深林之间倾泻而下又曲折蜿蜒的特点,体现出插花中“高远”的概念;“倚高垂视”和“幽林夹缝” 也是此次画展常见的手法,在林爱卿最喜爱的《阳明山新雨》中,高大参天的树木翠绿茂盛,中间夹着一条小路走着打伞的行人,新雨带来的朦胧和透过树林的光线似乎清晰可见,“幽林夹缝”的美感十分到位。而这4种都是中华插花中写景花的概念,可见黄永川由画而生花的灵感,花与画达到完美相融。
点缀于画展中的几个文人小品花,是林爱卿精心创作的,有篮花、瓶花、碗花等,当季采摘的紫薇枝叶等成了主角,这些插花小品和画展相得益彰,很好地烘托了画展高雅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