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语故事 > 杨梅文化

杨梅文化

花语故事2022-02-13 20:33:18

正值杨梅应市时节。人们大都知道吃杨梅最忌是将它的紫色果汁弄到自己衣服上,这是洗不掉的,然而多数人对杨梅文化了解不多。

杨梅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特产果树。常绿乔木,且雌雄异枝。据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 ,野生杨梅的生长史至今已有7000余年。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西汉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其中有“樗枣杨梅”的词句,证实人工栽培杨梅距今有2200 多年了。相传,杨梅古称机子(《北户录》),又称白蒂梅(《品汇精要》)、朱红、树梅(《中国树木分类学》),扬州一带称为圣僧梅(《农政全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子。”故称杨梅。

世界杨梅出中国,中国杨梅在江南。每年初夏,杨梅果实成熟。夏至前后正是上市日子,漫山满坡的杨梅林,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使人心醉,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文人墨客曾为之吟诗作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杨梅文化。公元前二世纪,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最早记载有“樗枣杨梅”的诗句。东方朔在《林邑记》中说:“林邑山杨梅其大如盃椀,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陆贾在《南越纪行》中说:“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是将杨梅入诗的第一人,他的《杨梅颂》:“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描写生动形象。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梁园吟》中便写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宋代诗人平可正诗云: “五月杨梅正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庐南荔枝深”的佳句;苏东坡品尝杨梅后对其的评价更是直截了当:“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品种有超山“大红”杨梅、萧山“迟色”杨梅、余姚“彩色”杨梅和仙居“三姐妹”杨梅等等,在省内外产地很多。

近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有一篇题为《杨梅》的美文: “方杨梅盛出,好事者都以小舫往游,因臵酒舟中,市堤杨梅,与酒相间,足为奇观。妇女以簪髻上,丹实绿叶繁丽可爱。又以雀眼竹盛贮为遗,道路相望不绝。识者以为唐人所称荔枝筐,不过如此。”从古至今,杨梅作为一种果树,被文人墨客争相描绘,使其在浓厚的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添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意蕴。

江南一带百姓对杨梅自古以来都情有独钟,杨梅文化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与杨梅有关的余杭老话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些老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与天气、时节相关的。如:“夏至杨梅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既告知大家杨梅成熟的时节,又提醒人们杨梅的采摘期很短促,一般只有10天左右,所以杨梅一旦成熟就应赶快采摘,或吃或送或卖或进行加工处理,以防腐烂变质而遭受损失。

以杨梅喻人的。如:“酸杨梅”——杨梅有一个品种,其果实小而酸,很少有人喜欢吃,泛指大家都不愿与其相处吝啬型的人(类如俗语中的“酸桔子”);“乌珠杨梅”或称“挑茅杨梅”——一株杨梅树中长相和口感特别好,一般长在树顶端又黑又甜的为数不多的那几颗形如乒乓球“挑头王”杨梅,比喻人群中出类拔萃的人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传说中的典故。一是内敛含蓄的高贵品质:杨梅挂果枝头常见,但杨梅花却很少见。杨梅花红褐色,花小而密,毫不起眼,内敛含蓄,美得不动声色,怕人知,惊人看,羞人望。纵有千种风华,也只在深邃的子夜绽放,尤为珍贵和难得。做人不张扬,遇事不着急,内敛含蓄,正是像杨梅一样的可贵品质。二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望梅止渴”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也鼓舞了士气。同时,“望梅止渴”也隐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树立目标,实现理想。

加工后食用的杨梅。如“杨梅烧酒”——亦称“烧酒杨梅”,一般将上等的杨梅浸于高度白酒中做成。烧酒杨梅除了味道独特和可以长期保存外,据称还有开胃、消暑、解毒、止泻等功效,民谚有“桃子吃出病,杨梅来治病”,就是指吃几颗烧酒杨梅,能治腹泻等。而“杨梅干儿”则是将杨梅晒干加工制成蜜饯、果酱。

此外,还有好多有关杨梅的家乡老话,其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也比较广。比如,讲杨梅品种的;讲杨梅产量高低的有“大年”与“小年”等;讲杨梅口味好坏的,如“白吃杨梅厌口酸”的,这句老话是讲不受欢迎的人和事。

报载:近年来,省内有乐清、余姚、宁海等市都做足缤彩纷呈的以杨梅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年年举办“杨梅文化节”。余杭区塘栖超山杨梅产地,每年也推出了“杨梅文化节”和“超山采摘杨梅一日游”活动。


    标签:杨梅文化祝一帆水果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