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caches/caches_template/13/common/header.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5

Warning: chmod():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6
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四季 > 生如夏花>夏季花卉之荆芥

生如夏花>夏季花卉之荆芥

植物百科2022-02-15 19:48:51
#荆芥 的介绍
生如夏花>夏季花卉之荆芥夏季花卉之荆芥">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荆芥的形态特征



荆芥是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



荆芥的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荆芥的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子房无毛。



荆芥的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

荆芥的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荆芥的生态习性

荆芥的适应力很强,性喜阳光,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短期积水会造成死亡。种子容易萌发,发芽对温度要求不严格,种子在15~20℃即可发芽,生长适温为20~25℃,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荆芥耐高温,较耐寒,但-2℃以下会出现冻害,忌连作。

荆芥出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怕干旱和缺水。成苗期喜干燥的环境,雨水多则生长不良。

荆芥的栽培技术
生如夏花>夏季花卉之荆芥夏季花卉之荆芥">整地施肥

荆芥播种比较密,生长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选好后,应多施基肥,每亩可施用堆肥、厩肥或熏土等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后耕深25厘米左右,深耕后,做成宽1.2米左右、高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应进行浇灌塌墒,待土壤干爽后,再进行浅翻。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处理颗粒剂,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造成为害,影响发芽率。翻地不宜过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

浸种、播种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拣出其中的杂质和已损伤的种子,然后用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晒到通风干燥处,这样可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加快,增强成活力,提高发芽率。由于荆芥种子细小,为使播种更均匀,可等到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细沙或细土,种子与沙土的比例为3:1,搅拌均匀后即可播种。在畦上用工具顺畦开沟,沟距20厘米左右,沟深5厘米左右。将种子撒入沟内,通常每亩地用种量为1千克左右。

播种后,盖土1~2厘米厚,用脚稍踏实,再用铁耙耧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浇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有利出苗。播后地温在16~18℃时需10~15天出苗,如地温在19~25℃、湿度适宜,约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后也要保持土壤湿润。

管理养护

间苗定苗

当苗高6~10厘米时,间去过密的弱苗、小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按行株距10~15厘米留苗2~3株进行定苗,如有缺苗,应将间出的大苗、壮苗带土移栽,最好选阴天移栽,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移苗时尽量多带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幼苗成活。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荆芥生长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主要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铲除杂草,这样才能够促进根系发育,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用小锄松土,划破地皮即可,防止伤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浅、细”3个字:“早”是指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浅”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伤根、伤苗、跑墒;“细”是指中耕时做到深浅一致,土壤疏松细碎。

荆芥进人生长期后,也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松无杂草,20天左右进行1次,或视具体情况再定,撒播的因不便中耕,所以要注意除草,或适当中耕1~2次,一般封行后就不便进行松土了。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

施肥排灌

荆芥幼苗期需氮肥较多,为了促使秆壮穗多,也应适当追施磷、钾肥。当苗高15~20厘米时,顺行间撒入一些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饼肥25~40千克。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以利生长。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可不再进行浇灌,但夏季久旱无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呈萎蔫状态时应进行轻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荆芥在此时期最怕水涝,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掉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病害。当苗高20~25厘米时,加施氯化钾10千克,开沟施人,施后培土。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每亩撒施腐熟饼肥60千克,并可配施少量磷、钾肥。7月份荆芥进入生长后期,此时一般不进行田问管理,让其自然生长,这样可以抑制生殖生长,有利于营养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采收与加工

采收茎叶宜在夏季孕穗而未抽穗时,芥穗宜于秋季种子50%成熟、50%还在开花时采收。选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割下全株阴干,即为全荆;摘取花穗晾干,称荆芥穗;其余的地上部分由茎基部收割、晾干,即为荆芥梗;在收获药材时,需选留种株,待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放在半阴半阳处晾干,干后脱粒,除去茎叶等杂质后收藏。

荆芥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根腐病

7~8月高温多雨荆芥植株易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顷用70%敌磺钠(敌克松)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立枯病

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潮湿时易发病,发病初期苗茎部发生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后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低温多雨天气,要喷波尔多液1:1:100倍液,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防治。

茎枯病

茎枯病为害叶、茎、花穗,叶片感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渍状病斑;茎部染病后,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展成绕茎枯斑,造成上部茎叶萎焉;花穗染病后,呈黄色,不能开花。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黑斑病

该病为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叶片变黑色枯死;茎部发病呈褐色、变细,后下垂、折倒。发现后应注意防治。

虫害防治

地老虎、蝼蛄、银纹夜蛾等

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等进行土壤处理;蝼蛄可采用毒饵诱杀;地老虎和银纹夜蛾幼虫发生期喷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发生严重时喷洒菊酯类农药防治。

荆芥的分布区域

荆芥产*,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

荆芥的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人工栽培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