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6
花草各遂其情
春暖花开时节最宜品茶赏花,奈何城市中花园难以信步而至。在现今都市生活中,东方插花不失为人们亲近自然,培养艺术雅趣的一种新选择。
插花艺术历史悠久、风格多样,以无穷的艺术魅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乐趣和审美享受。与其他艺术一样,插花也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插花艺术可以分为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而东方式插花又包括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
插花艺术将植物的花果枝叶与花器相配合,以多样的造型,丰富的色彩、花香,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的雏形。唐代的插花艺术盛行于宫廷。明清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成熟和完善期,在社会普及的基础上,出现了研究插花的理论专著,如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等。
插花艺术以植物的花、果、枝、叶为主要素材,通过与瓶、盆、筒、篮等花器相配合,既有多样的造型,又有色彩、线条和花香的丰富变化,加之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立体的诗、无声的画。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在造型上讲究线条的优美和姿态的雅致。插花布局往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有致、聚散合度。作品清新流畅、活泼灵动,清幽雅致、优美动人。
插花的色彩搭配不仅强调对自然的如实反映,更注重对自然的艺术运用。用于社交场合的插花,其主色调的选择一定要与环境相适合。浓重温暖的色调适于喜庆聚会、舞场餐厅和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则常用于凭吊悼念等庄重的场合。
在插花所用的花材上,木本应求其深重有力,草本则求其鲜明可人。中国插花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做主角。
另外,在花材与花器的搭配上,传统的插花艺术也颇有讲究。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搭配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性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盂宜插以低矮密集的雏菊或小菊;晶莹剔透的玻璃细颈瓶则宜插非洲菊加饰文竹,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对花明志、借花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
东方人受儒道释三家文化的综合影响,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在艺术上崇尚自然,追求独特高雅的意境之美。在以花木为主要素材的插花艺术中,东方插花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手法,它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致力于追求自然本身的秩序与和谐。
“物随原境,形肖自然”,即要求艺术所表现的景观应该符合自然的原貌和自身的规律,不能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其专著《瓶史》中所说,“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插花者必须深入观察和总结植物的生长习性,领悟草木的精神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使作品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意境之美。因为具有这样的风格特点,传统的东方式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中国插花艺术还有注重表达社会伦理的善和追求人格完善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给花卉赋予社会、人格意义。例如,以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而梅、兰、竹、菊则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象征君子的气节、儒雅和脱俗。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相搭配,则取其谐音和象征意象,具有“玉堂富贵”的寓意。
对花明志、借花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独特的魅力。
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中国插花艺术,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的长期衰落,和外国插花艺术的大举进入,这种体现东方文化内涵、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面临着生存危机,因而思考、探索中国插花艺术的传承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插花艺术,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和相关专家为插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种种努力。2007年,中国传统插花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中国传统插花最终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相关专家的不懈努力,中国插花艺术开始得到*的重视和扶持,也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喜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中国插花艺术,必然会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重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