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外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我因为荞麦喜欢白居易的这首《村夜》,更因为《村夜》愈加喜欢故乡的荞麦。
荞麦是一年生草本作物。茎直立,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是一种双子叶植物,主要有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荞麦种子呈三角形,外披黑色硬壳,去壳磨面可食用。
荞麦种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中就有关于荞麦为八谷之一的记载。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喜凉爽湿润,广泛分布于祖国各地,而故乡的荞麦久负盛名,它随俗浮沉、适应性强,从不嫌弃扎根的这片贫瘠土地。故乡的荞麦“无意苦争春”,它从不与百花争奇斗艳,每当繁花散尽,方才以淡妆浓抹装饰故乡的沟、梁、山、峁,使北方这片粗犷的土地展现出盛彩华章。
荞麦的谷蛋白很低,主要的蛋白质是球蛋白,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淀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荞麦含有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是难得的杂粮养生作物。而习惯于“酒肉穿肠过”的现代人,总是在不经意间让健康悄悄溜走,往往忽略了五谷杂粮的特殊功效。
荞麦以其高洁淡雅的神韵而流淌于文人墨客的笔端,独绝的荞麦花经久地盛开在历史的长河中,芬芳的花瓣翻飞于茫茫诗海之中,每每掀起朵朵涟漪。宋朝张伯子的“荞麦得霜花渐老”、钱昭度的“荞麦花残小雪飞”、郑刚中的“风紧落疏荞麦花”以及陆游的“城南城北如铺雪,原头家家种荞麦”,这些古诗清丽俊逸,字句如玉落盘。而白居易一首惟妙惟肖、通俗易懂的《村夜》使小家碧玉的荞麦终登中国诗词大雅之堂。
《陕北民歌》与《信天游》在传承中国厚重文化的同时也浸润了淡淡的荞麦花香。“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楞,二妹妹虽好是人家的人。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楞,隔玻璃亲嘴儿坑死个人”“那片金灿灿的晚霞,唱开了粉嘟嘟的荞麦花”“荞麦皮皮架墙墙飞,一颗真心献给你,心里有谁就有谁,哪怕别人跑断腿”,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与《信天游》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诚挚地表达了男女青年火热的爱情。故乡的荞麦因为《陕北民歌》与《信天游》而有了生命,《陕北民歌》与《信天游》更因为荞麦而有了灵魂。
荞麦曾经是故乡的救命粮,养育了无数饥寒交迫的人们。而今,荞麦成为故乡的致富粮,它不单纯以粮食作物的身份存在,更是故乡对外文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年漫山遍野的荞麦花盛开,故乡的“荞麦节”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走三边”(靖边 定边 安边)就上演为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游客徜徉于铺天盖地的花海之中,尽情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荞麦花香,兴致勃勃地欣赏北国夏秋之风韵。“荞麦花开,彩蝶自来”,而这一切总纷纷扰扰,你很难分辨哪是花朵、哪是彩蝶。游客于欢声笑语中不停地变换着角度拍照,想用镜头留住每一个曼妙的瞬间。
荞麦花有了月光灵魂才得以升华,寂静的夜晚,凉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星星点点的荞麦花与满天星辰交相辉映,高挑的枝丫轻轻地荡漾在如水的月光中,片片素洁淡雅的花瓣美的如诗在舞动。
我很想捧起轻柔的月光,揉进如雪的荞麦花瓣,轻轻挥洒于天地间。此刻,我仿佛早已幻化成一朵娇小的荞麦花,摇曳在这“月明荞麦花如雪”的美丽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