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caches/caches_template/13/common/header.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5

Warning: chmod():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6
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7:49:17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楝属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具有杀虫,疗癣的功效。主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疥癣,湿疮。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杀虫,疗癣。

主治

1、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

2、疥癣,湿疮: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4.5-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本品含川楝素、苦楝酮、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楝萜酸甲酯、苦楝子三醇等。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主要成分为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本品对小鼠蛲虫有麻痹作用,并能抗血吸虫。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有治疗作用,使兔肠肌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抑制大鼠呼吸等。

相关论述

《名医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治蛔虫病,如化虫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可治蛲虫病。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湖北药物志》)。

鉴别用药

1、苦楝皮、川楝皮、苦木树皮、南酸枣的根皮及干皮:苦楝皮、川楝皮均为传统道地药材,皆为驱虫药,临床使用广泛,称为正品。苦楝皮杀虫之力较川楝为强,且可用于疥疮;而川楝皮除杀虫、疗癣外,能导小肠之热、膀胱之热,引心火下行,具有舒肝行气止痛之功,为治心痛及疝气之要药,偏用于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肝胃不和之脘腹胀痛及疝气疼痛。苦木树皮来源为樗树科苦树的树皮,南酸枣根皮及干皮来源于漆树科南酸枣的根皮干皮,二者均为伪品。苦木树皮具强烈毒性,只供外洗痈疖肿毒、疥癣,不可内服,误用则有中毒的危险;南酸枣根皮及干皮具有收敛、止痛、止血之功,不作驱虫用。

2、苦楝皮与使君子:二者均能驱虫,且皆善于驱杀蛔虫。苦楝皮苦寒有毒,易伤脾胃,且有燥湿疗癣之功,可外用于疥癣瘙痒;使君子甘温,益脾胃,有很好的健脾消积疗疳的作用,多用于小儿疳积,乳食停滞等。

相关药品

杀虫丸、小儿疳积糖、癣药膏。

相关方剂

化虫丸(《和剂局方》)、下虫丸(《证治准绳》)、碧金散(《危氏得效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剥取,干燥,或除去粗皮,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取本品一段,用手折叠揉搓,可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有极细的网纹。

2、本品粉末红棕色。纤维多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较多,呈正方形、多面形或类双锥形,直径14-25μm。木栓细胞多角形,内含红棕色物。

3、取本品粉末2g,加水40ml,超声处理1小时,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楝皮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干皮呈不规则块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3-7mm。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成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均可见,极细的网纹。无臭,味苦。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或卷曲,厚1-5m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紫色,微有光泽,粗糙,多裂纹。干皮以皮细、可见多数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根皮以皮厚、去栓皮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楝科楝属植物楝或川楝。

形态特征

1、楝: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1、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2、川楝: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楝树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川楝树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肃南部等地。

生长环境

1、楝: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川楝: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法:10-11月选择20年以上的老树,进行采种。春季4月播种前用温水浸种4-5d按行距30-45cm开条沟,沟深6cm,将种子播入,覆土压实。培育1年,翌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径1.2m,深80cm,底层施厩肥,上覆细土10cm,每穴栽种1株,栽种时要使根部舒展,土壤与根部密接,覆土压实,浇水。

病虫防治

1、病害有溃疡病、褐斑病、丛技病、花叶病、叶斑病。

2、虫害有黄刺蛾、扁刺蛾、斑衣蜡蝉、星天牛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