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山莨菪的功效与作用
山莨菪,中药名。为茄科山莨菪属植物山莨菪Anisodustanguticus(Maxim.)Pascher的根。植物山莨菪,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等省。具有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之功效。主治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
主治
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0.3-0.6g,或用山莨菪酊,每次0.6-1.5ml,一日三次。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
药理作用
1、抑制条件反射作用。
2、对抗由于注射震颤素全身震颤作用。
3、改善各脏器微循环障碍作用。
4、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
5、对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
6、明显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
7、抗休克作用。
8、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9、促进免疫及辅助抗感染作用。
10、有利于阻塞气道积痰的排出。
11、中枢抑制作用。
12、中枢镇静作用。
13、对溶血性贫血有恢复作用。
14、对蟾酥毒性有对抗作用。
15、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16、对下颌骨缺损有促修复作用。
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止血生肌,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
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止痉,有麻醉作用。适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g,研碎,加入70%乙醇适量,按《*药典》规定(同颠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ml,每日量2-4.5ml。如配成合剂,藏茄酊60ml加水至1000ml。每次10-15ml,每日2-3次内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疮疖痈疽,无名肿毒,唐古特莨菪适量。研细末,调适量凡士林制成软膏,外敷患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治外伤出血,骨折,(七厘散)根研末撒布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集,洗净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商品多横切成圆片,直径6-10cm,有的纵切成不等长的块片。表面黄褐色至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皱纹,皮孔明显,横向突起,皮部剥落后可见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横切面皱缩不平,皮部薄,木部占极大部分,有5-10或更多棕色同心环纹及放射状裂隙。质较硬,折断时有粉尘,断面不平,黄白色,有纵向裂隙。气微,味苦、涩。以条粗、色棕黄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茄科山莨菪属植物山莨菪。
形态特征
山莨菪,又名樟柳,唐古特莨菪(《中国植物志》),甘青赛莨菪(《青海省中草药野外辨认手册》)。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先端微弯;花萼广钟形,径约3.5厘米,先端有5个稍不整齐浅裂片,脉网明显;花冠钟形,与萼略等长,紫红棕色,先端有5个浅圆裂片;雄蕊5,着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长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长大,柱头大,圆头状。蒴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长约7厘米,径约5厘米,先端有5个浅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盖裂,盖部1室,下部2室。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等省。
生长环境
生长于高山疏林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