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岩凤尾蕨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8 22:53:33
岩凤尾蕨,中药名。为凤尾蕨科植物岩凤尾蕨PterisdeltodonBak.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敛肺止咳,定惊,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淋证,久咳不止,小儿惊风,疮疖,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敛肺止咳,定惊,解毒。
主治
泄泻,痢疾,淋证,久咳不止,小儿惊风,疮疖,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清肺胃热,止泻消炎。治腹泻,久咳不止。”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腹泻:①岩凤尾蕨9g,木通6g,车前草6g。水煎服。②岩凤尾蕨9g,地胡椒6g。水煎服。每日服3次。(《湖南药物志》)
2、治久咳不止:岩凤尾蕨9g,木心花9g,水灯草6g,樟木9g,桑白皮6g,枇杷树皮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凤尾蕨科植物岩凤尾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一型;叶柄长10-20厘米,粗1-2毫米,基部褐色,向上为浅禾秆色,稍有光泽;叶片卵形三角状卵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三叉或为奇数一回羽状;羽片3-5片,顶生羽片稍大,阔披针形,长5-8厘米,中部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部不育的叶缘有三角形粗大锯齿,下部全缘,无柄或有短柄,侧生羽片较短小,斜上,对生,镰刀状,先端短尖,基部钝圆而斜,无柄;不育羽片与能育羽片同形,但较宽且短,顶生羽片为长圆披针形,侧生羽片为卵形,叶缘除基部外均有三角形粗大锯齿。羽轴禾秆色,下面隆起,侧脉很明显,单一或分叉。叶干后纸质,褐绿色,无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200m的荫蔽干燥的钙质土或石灰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