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薄荷百科

薄荷百科

植物百科2022-02-19 19:39:36

薄荷介绍

薄荷(学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别称:野薄荷、南薄荷、夜息香、野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水薄荷、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等。

薄荷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气芳香。薄荷还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稀长圆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叶柄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毫米,具梗或无梗,具梗时梗可长达3毫米,被微柔毛;花梗纤细,被微柔毛或近于无毛。花萼管状钟形,外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无毛,10脉,不明显,萼齿5,狭三角状钻形,先端长锐尖。花冠淡紫,外面略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长约5毫米,均伸出于花冠之外,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小坚果卵珠形,黄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

薄荷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薄荷对温度适应能力较强,其根茎宿存越冬,能耐-15℃低温。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高于20℃时生长加快。在20℃-30℃时,只要水肥适宜,温度越高生长越快。薄荷对土壤的要求不十分严格,除过砂、过黏、酸碱度过重以及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以砂质壤土、冲积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pH值为6-7.5为宜。

薄荷为长日照作物,性喜阳光。日照长,可促进薄荷开花,且利于薄荷油、薄荷脑的积累。

分布区域

薄荷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中国各地多有栽培,其中江苏、安徽为传统地道产区,但栽培面积日益减少。热带亚洲,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北美洲(南达墨西哥)也有。

繁殖方法

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

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上茎枝切成10cm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3cm进行扦插育苗,待生根、发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

薄荷品种类型

1、紫茎紫脉:幼苗期茎为紫色,中后期茎秆中下部为紫色或者淡紫色,上部茎为青色。幼苗期叶为椭圆形,中后期为长椭圆形。叶脉幼苗期为紫色,中后期中下部叶片的叶脉呈现明显紫色,上部叶片叶脉呈淡绿色。幼苗期叶片为暗绿色或微紫色,叶缘锯齿浅而稀且呈紫色,中后期叶片为绿色。

2、青茎:幼苗期茎基部紫色,上部绿色,中后期茎基部淡紫色,中上部绿色。叶脉淡紫色或者青白色,略下陷。幼苗期叶为圆形或卵圆形,中后期为椭圆形。幼苗期叶片为绿色,中后期叶片呈现深绿色。花冠为白色微蓝,雌雄蕊俱全,大部分品种结实率高,地下茎和须根入土深,暴露在地表的匍匐茎较少,分枝能力和抗逆性强,挥发油产量较稳定,但油的质量不如紫茎类型。

薄荷的主要用途

1、食用: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

2、药用:薄荷是中国常用中药,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但小剂量食用却有助于睡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