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语故事 > 马铃薯排第一

马铃薯排第一

花语故事2022-04-11 21:00:30

每天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都属于植物,有些很美味,我们很爱吃。一般我们都不会想到这些美味的水果或蔬菜有什么问题,但一不小心我们吃了某些食物的有毒部分,无缘无故中毒了都不知何故。为了确保您的饮食安全,国外一家网站为我们盘点十大人们喜欢吃的但有毒的食物。毒物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唯有了解它的科学属性,我们才可能评估出它的真实风险,才能真正化险为夷。

10、蘑菇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食用蘑菇含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能保持人体健康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我们都知道菌,并且知道菌是有毒的,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菌实际上是属于蘑菇类,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植物类型。菌被称为“毒蘑菇” 。蘑菇吃起来很美味,但许多不知名的蘑菇应视为危险的食物,不可随意采来煮食,在采蘑菇时先试图确定是否是有毒的。

野生蘑菇有毒的和无毒的难以辨别,野蘑菇中有毒者多达100多种,这其中又有近10种含有剧毒。这些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很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下很容易混认,有的毒蘑菇毒性虽小,但进食过多仍然可发生严重中毒。 吃野蘑菇后发现不适后一定要及时医治。食用有毒的野蘑菇后,患者通常都有胃肠炎表现,进食后往往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幻觉、贫血、肝肿大,甚至肝功能衰竭等症状。一旦进食疑似有毒蘑菇或出现中毒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同时建议保留毒蘑菇样品以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对蘑菇进行鉴别呢?无毒蘑菇有如下特征:它们的伞盖是平的,伞盖上没有疙瘩,应该有粉红或者黑色的菌褶(毒蘑菇的菌褶通常是白色的)。不过也有例外,有些毒蘑菇也有这些特征。下列几种鉴别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通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而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容易变色。

8、接骨木

接骨木,又名戳树、蒴树、公道老树、大叶接骨木、大叶蒴藋、舒筋树、樟木树。落叶灌木至小乔木,达4-8米,枝有皮孔,光滑无毛,髓心淡黄棕色。奇数羽状复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端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常不对称,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揉碎后有臭味。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冠辐状,白色至淡黄色。浆果状核果等球形,黑紫色或红色。花期4-5月,果6-7月成熟。

接骨木树很大很美,树上长者许多小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接骨木花主要用于酿制接骨木酒和苏打水。有时花被油炸后吃。但在美丽的外表下潜伏着危险,接骨木树的根和某些部位含有剧毒,人误食会引发严重的胃病。因此,下次当您采摘接骨木花吃时,记住只吃花,不吃根。

7、蓖麻子油

蓖麻油取自蓖麻的种子(含油约50%)。去壳后的籽仁含油量高达近70%,含蛋白质18%左右。蓖麻油是唯一以含羟经基酸为主的商品油脂。蓖麻的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及前苏联,中国各省均有种植。

蓖麻子油,我们在孩童时经常吃到,因为蓖麻油会定量地添加到糖果,巧克力,和其他食物中。知道蓖麻油有毒,大人还是将含有蓖麻油的食物让自己懵懂无知的孩子吃。幸运的是,现在的食品中含有的蓖麻油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蓖麻子的有毒成分为蓖麻毒素及蓖麻碱。其中蓖麻毒素是一种损害细胞原浆的毒素。因此可以破坏肝细胞、肾细胞,造成这些实质脏器的损害,并可凝集、溶解红细胞、麻痹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一颗蓖麻子可毒死一个人,四颗可毒死一匹马。有毒的成分是蓖麻毒素,毒性如此强,所以人们在采集种子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指引,以防止意外死亡。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在蓖麻园里工作,采集蓖麻子。

6、杏仁

杏仁是一中很美味很有益处的种子食物,其实它不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是一种坚果。它具有独特的口味,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将杏仁作为厨房糕点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最鲜美的杏仁是苦杏仁(而不是“甜”杏仁) 。它们有着浓郁的香味,在许多国家大受欢迎。

生杏仁含有一种叫做苦杏仁甙的物质。它被口腔内的唾液水解时,会释放出剧毒物质——氢氰酸。氢氰酸能与组织细胞含铁呼吸酶结合,使组织细胞无法利用氧气,人就会出现缺氧症状,从而造成中毒。一般儿童生吃杏仁20粒、成人吃50粒左右,即可发生中毒。

炒熟或煮熟的杏仁,毒素大都已被破坏,吃了一般不会中毒。 所以在出售之前,杏仁必须被加工处理,去除有毒成分。有些国家不顾及这一点,非法出售未处理过的苦杏仁(新西兰就是其中之一)。也许你不知道在美国出售生杏仁是违法的,所以杏仁应该经过加热处理再出售,以消除毒性和细菌。

5、樱桃

樱桃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无论是用于泡酒,煮熟或者生吃都很美味。樱桃和李子,杏子和桃子是属于同一类别的。樱桃自古就被叫做“美容果”,这主要是因为樱桃中含铁量极其丰富,每百克果肉中铁的含量是同等重量的草莓的6倍、枣的10倍、山楂的13倍、苹果的20倍,居各种水果之首。

由于樱桃属火性,大热,患有热性病及喘嗽者不可食用。 樱桃的核是有毒的,樱桃仁含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误食樱桃核过多可出现中毒症状。下次您吃樱桃,切记不能吸吮或咀嚼樱桃的核。它的核一旦被咬碎,压碎,或是轻轻碰碎都会释放出氢氰酸(氰化氢)。否则“美容果”就变毒果了。

4、苹果

苹果是一种普通的水果,但营养价值奇高。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苹果中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压力过大造成的不良情绪,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老人吃苹果帮助消化,儿童吃苹果,能促进生长和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但千万不要吃苹果籽。苹果籽含有氰化物,籽仁中含蛋白质和淀粉分别为48.72%和5.01%。甲醇提取物含量为10.4%,试验表明其中很可能含有酚性的还原物质和糖甙等物质。其中甲醇是有毒性的。虽然含量少,如果你不知道籽有毒,吃多了会中毒而亡。

3、大黄

大黄是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它很容易成活,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其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大黄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能够产生美味的布丁。它的茎可食用,而且非常美味。

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叶片中含有毒物质和腐蚀性酸。如果将叶子放入水中或苏打中,毒性变得更强。大黄还是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2、西红柿

1893年,美国高等法院将西红柿归类为蔬菜。有些国家将西红柿看成是水果。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一个西红柿就是一个卵巢。西红柿是一种既是水果也是蔬菜,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钙、铁、磷等矿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重要文献显示,多吃西红柿对身体好处多多,加拿大研究人员检验了多项研究报告,发现西红柿富含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红素,因此它有防癌、长寿等功效。番茄红素可调节某些荷尔蒙和免疫系统的反应,调整新陈代谢。将西红柿洗净当水果吃,连吃半月,即可治愈牙龈出血。

西红柿植株的叶和茎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名为“ Glycoalkaloid ”,人吃了会造成极度紧张和胃部不适。未成熟的西红柿含生物碱,人食用后常感到不适,轻则口腔感到苦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中毒现象。

1、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土豆,自从16世纪马铃薯被传往欧洲,它就被写进了我们的历史书中。据说马铃薯是因为农作物歉收和严重的饥荒才被大量种植的,但它们将永远成为大多数西方家庭日常饮食的主要蔬菜。马铃薯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马铃薯被称作“地下苹果”。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 %,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

有着如此多优点的马铃薯也有致命的一面,马铃薯和西红柿一样,茎和叶中都含有毒化合物,甚至马铃薯本身(如果呈绿色),也有毒,表皮呈绿色是因为高浓度的龙葵素(又称茄碱)。

马铃薯发芽会产生一种叫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质量好的马铃薯每100克中只含龙葵素10毫克,而变青、发芽、腐烂的马铃薯中龙葵素可增加50倍或更多。吃极少量龙葵素对人体不一定有明显的害处,但是如果一次吃进200毫克龙葵素,也就是约吃半两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症状较轻者,经过1~2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进300~400毫克或更多的龙葵素,则症状会很严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以及瞳孔放大、怕光、耳鸣、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极少数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所以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人要尽早送医院治疗。

马铃薯中毒时有发生。在过去50年中,美国大多数马铃薯中毒死亡事件都是因为死者生前吃了绿色马铃薯或饮用了马铃薯叶茶。所以绝不要吃未成熟的青皮马铃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