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大雪素育壮、提高发苗率技术措施研讨
关键词:生态习性 生长发育节律 栽培技术
云南大雪景栽培种以分株发苗为唯一的繁殖方式,成苗周期长、繁殖系数低。如何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培育壮苗,提高大雪素发苗率,是兰家兰友们议论最多涉及面又最广的常新话题。通过栽培实践,对此问题提出拙见如下:
一、大雪素生长节律及成苗规律
大雪景在不受灾难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发苗(分蘖)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但就单苗而言,随着自下而上叶片生理枯黄而衰老死亡。这种生命节律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完美结合,是对宇宙厚德载物、繁衍生息的最好诠释。
大雪素兰苗从母株假鳞茎芽眼上发出,破土至成苗约需380土40天。兰苗假鳞茎是缩短的茎,具有储存水分养料、生根发苗、坚固植株之功能,有茎必有节,每节着生一片叶.节与叶片基部连接靠节一方的部位称叶腋,芽眼长在叶腋上。
假鳞茎基部约6-8个节位生长的是不完全叶,称鞘状叶或甲壳。假鳞茎顶部节位生长的带状叶片属完全叶,前者起保护兰芽的作用,后者起光合与蒸腾作用。
兰苗茎一般有12-15节位,每个节位有一个芽眼,大雪素完全叶叶腋上的芽眼几乎不产生叶芽和花芽的潜力。下部的芽眼长苗芽。上部的芽眼常长花芽,有时也会转化为苗芽。
昆明地区气候四季如春,兰花终年可以分化叶芽,发出新苗,休眠期不明显。据观察同一环境条件下的11株大雪素,各月现苗芽、花芽数量制成曲线图一表示。(见图一)
由图一可看出苗芽曲线峰谷的变化,3-7月为出芽较多的月份。曲线峰值较高。8月以后的各月为发芽较少的月份,曲线平稳或出现低谷。花芽曲线由6月下旬现花芽开始逐月上升直至10月骤然中断,此后再未见花芽,发花芽高峰出现在8-9月。可见两条曲线的峰值是错开的。就兰株而言,从6月下旬开始发花芽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用生长并进阶段,仍以营养生长为主。8-9月开始,生长中心转移到花器官,以后随着花蕾的分化,营养物质流向花枝,至12月份花开,这期间为生殖生长的阶段。苗芽的分化受到抑制,发芽率大大下降。就兰株的个体苗来讲,一年当中老苗发花枝,新苗发兰芽。也有当年长成的新苗发出花枝的,但很少有既发花枝又发苗的兰苗。兰株花芽至开花约需210-220天。
兰苗出土后约30土5天现第一片完全叶,至此依次抽出新叶,长出幼根获得自营能力,当第三片完全叶抽出后,假鳞茎膨大明显,第五片完全叶抽出后,假鳞茎急速膨大,个别芽眼开始萌动。顶叶抽心时,假鳞茎已基本发育成熟,新一代主芽破土而出。
兰苗从出芽至顶叶不再伸长才算成苗。从成苗至衰老死亡,寿命约7-8年。理论上,一株成苗发新苗应不少于6个,但因种种原因,实际成苗3个已算不错,发苗潜力极大。
新生兰苗当顶叶抽出30%-60%,即有新芽发出,此时苗龄170士50天。但也有顶叶抽出80%-100%才萌动新芽的,这种情况每出现在兰苗的上一代(母株)属2-3年的老苗或弱苗。
多数新生兰苗成苗一年以后,才有可能分化花芽开花,但在整株兰丛繁茂的情况下,有当年成苗当年抽葶开花的。
2005年对三株大雪景的发苗动态进行观察,数据塑理列出表一。(见表一)
从表一中可直观看出:
兰株以链式发苗的方式,存在三种基本繁殖链。(1) 单向繁殖链. 一苗发一苗,单向链式连接。称一个龙头。(2)双向繁殖链。即一苗发两苗,两苗各单向链式繁殖,称两个龙头,发两苗的时间同步或先后错开。个别用林发三苗的,但三苗出苗时间间隔较大,如表一中的N027株,Ⅱ苗与Ⅳ苗的出苗期至少间隔7个月。(3)混合式繁殖链。母株发出一苗后,子代苗双向链式增殖,另一亩又发两苗各单向链式增殖,出现4个龙头或5个龙头,如表一中的N024株。
一般弱苗、老龄苗以单向链式繁殖居多。壮苗多出现双向链式或混合链式。实际上兰从常几种类型相互交融交叉组合,很难有单一的模式存在。
二、大雪素发苗成因分析
作为栽培已达600多年之久的大雪素,其种的延续靠分苗繁殖,抽葶开花仅作为文化观赏品而失去了自然繁殖的意义。为了实现兰株多发苗,发壮苗,人们必须从生理生态的角度认识诱导发苗的内外因素。
1.内因
(1)休眠芽与活动芽
假鳞茎着生苞片与不完全叶的节上,分布着芽眼,每节一个,约6-8个。每个芽眼存在由分生细胞组成的生长点,即芽点(潜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称休眠芽。当分生细胞转为活跃状态,休眠芽转化为活动芽。生长锥分化伸长,最终发育成一株兰苗或一枝花葶。
通常休眠芽转化为活动芽视苗株年龄分健壮程度、株位、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定,如1-3龄苗发苗率高,6龄以上的苗发苗率低或仅发花芽。假鳞茎粗1.5cm以上,叶片数6-7片无破损的壮苗,发苗率高。反之发苗率低。兰苗处于繁殖链的前部(龙头位)或兰丛外线发苗事高,兰苗处于繁殖链的后部或兰丛的中心(心位),发苗率低。一般一株兰苗一年仅发一苗(根位)。少数有发两苗或发一苗,又发一枝花葶的。一株兰苗即使年年发苗或抽花枝,一生总数不会超过6-8个。发苗率仅2-3个的兰苗居多,发苗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2)上位芽与下位芽
假鳞茎着生芽鞘或不完全叶的节位,其节位上的芽眼潜伏着休眠芽,为上位芽。假鳞茎下部着生膜质退化鳞片的节位,其节位上的休眠芽,为下位芽。上位芽由于多暴露于上壤表层,对光照强度长短感应较多,氧气供应充分,多转化为花芽,但也有转化为苗芽的。下位芽处于黑暗,温湿度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几乎转化为苗芽。
(3)营养链与繁殖链
上面提到兰株发苗以繁殖的方式延代,繁殖链上的每个环节就是一代,由母株开始形成一代苗、二代苗、三代苗。代苗之间绝非孤立的个体,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在不仅有辅导组织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存在营养物质,内源激素的传导交流,从这个意义讲,代苗之间既是繁殖链关系又是营养链关系,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营养链物流的主导流向应是母代向子代传递。从兰株生长观察中有两个现象可说明这一论点。
现象一:兰苗发苗具有一代比一优强的趋势,现将连续观察两年的2株兰苗生长情况列表如下:
(见表二 大雪素代苗生长差异调查表——调查时间:2004-2005年;调查点:春晖兰宅 单位:cm)
表二调查数据显示,代苗之间以叶长、叶宽、茎粗等为标志的个体差异指标。多数情况下后代总是超过上代,特别是隔代差异更大,如果仅靠自己制造的营养供生长,与母代不应有太大的差异。合理的解释是,作为龙头的幼苗,能产生内源激素,吸引母体甚至整个营养链的营养流向生长中心,从而也大大抑制了营养链上的兰苗的发芽率。
现象二:各代兰苗发第一苗时的苗龄,呈现逐代年轻化的趋势。即发苗的速度有所加快。表三说明了这一情况。(见表三)
表三中的Ⅲ1由Ⅲ发出,Ⅱ2由Ⅱ发出,Ⅲ和Ⅱ属一年苗,它们是经换盆分苗脱离原来的兰株群体,独立发展的,虽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割离了原来依存的群体营养链,失去重要的营养支持,因此在自成体系,构建面的营养链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自我积用,故准备发苗的时间都较长。随着苗株有机物质积累的增多,假鳞茎增大充实,营养物质储存丰宫,休眠芽乘势萌动发芽,新的生长中心形成,营养链逐代延伸,群体优势呈现。每一新兰苗发苗的时间也就逐代缩短了。人们常问,为什么兰苗善群生忌孤单?道理就在此。
2.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生命变化也如此.兰花是自然数千万年历史发展的产物,与天地同生,与万物同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着有节律的生命运动,如一年一度的发芽、出苗、展叶、抽芋、开花、结实等周期性变化。这种生命运动包含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变化过程,是由兰株本身新陈代谢类型所决定的,是生命变化的内因。而特定的环境条件。参与和影响着这一生命过程,是兰林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于,包括光、温、水、湿、矿物质、微生物等等。它们与兰株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组成一定级别的生态系统。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兰花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作为栽培历史越久远的品种,如大雪素,生态关系的变化程度更大,人们尽管千方百计模拟自然过程,但人工环境总是比之生态成分多样多变,组合复杂微妙的自然环境单纯得多、简单得多。兰花栽培种在长期人工环境条件下,经多年驯化其生态习性也在发生着改变,比之原生种有了一定差异,与人工栽培环境构成了新的生态联系组成人工生态系统。
然而人工栽培时间比之自然生物进化史仅是历史时空的一瞬间,因而兰花的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化过程等生命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人们在栽培兰花活动中,一定要保持敬畏自然、尊重规律、返璞归真的心态,才能把兰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光
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兰株生长的最重要条件或生态因素。光通过兰株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植物各种有机营养中,成为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动力。光主要是通过光强度、光质量、光照时间等方面影响和参与兰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针对兰花对光强度的要求,被介定为半阴性植物,这是合乎其祖先生态习性的。但其对光照度要求到什么程度,因种而异,如一些春兰品种朵香、豆瓣等对光照度的要求和耐受能力远比建兰、寒兰、莲瓣兰要高得多。笔者认为大雪素冬日的光照强度在1.5-2万LX,其他季节为1万LX左右,有利光速率的提高,株苗生长健壮,假鳞茎增粗较多,发苗率一年内可达到1.2-1.4。
兰花对光质的要求以自然光照(完全光谱)最佳,但晴日光照太强,紫外线造成灼伤,需要遮阳降低70%-85%的光强度,阴日因短波光(兰紫光,紫外光)损失较多,光质变劣,使植株叶片徒长。
日照长度表现出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兰花开花结实产生影响,春兰、寒兰、墨兰品种多表现出短日照,即这类品种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间是白天短、夜间长的条件才能开花。开花期多在冬末春初,而一些夏秋开花的品种多表现出长日照,如秋榜之类。大多数兰种对日照长度不敏感,最典型的是建兰,也称四季兰。笔者认为大雪素顺利开花,对短日照有一定要求。
(2)温度
不同品种的兰花生活的最适温度范围是有差异的,主要看其原生种产地的气候特点而定。大雪不最适生长发育的温度20-30℃,温度对兰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促进与抑制来实现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兰株对水分、矿物营养的吸收增多,光合、呼吸旺盛,蒸腾加强,生长发育加快。但在不适宜温度的情况下,就起到抑制甚至是损害的作用了。据2004年7-10月昆明团山兰国、昆明春晖兰室两地的棚(室)内日均温度各为23.2℃、21.3℃。两地相差1.9℃,大雪系叶片的日均生长速度各为0.27cm、0.248cm,两地相差0.022cm。而2004年11-12月两地棚室内日均气温各为13.1℃、16.2℃,两地相差3.1℃(春晖兰室日均温度高于团山兰国)大雪素叶片的日均生长速度各为0.110cm、0.138cm,两地相差 0.028cm。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创造适宜大雪素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易做到,但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拉大昼夜温差,减少呼吸消耗,以利假鳞茎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苗芽、花芽的萌动。二是保持盆温的稳定,夏日不高于25t,冬日不低于10℃,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
(3)水分
水既是兰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兰株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化学变化都必须有水参加。一盆10苗左右的大雪素,一年供有效水分20-28kg。若以盆面蒸腾占50%计算扣除,则一苗兰株一年生理需要水分11.4kg。
兰株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加速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转,带动气孔开放,促进二氧化碳吸收,是植物所必需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不断的蒸腾消耗大量水分而导致兰株水分平衡失调,需通过适时浇水保持水分平衡,以利兰株健康茁壮成长。
科学合理的浇水是栽好兰花的基本功。如何做到浇水科学合理,要遵循四条原则,看气温、看空气湿度、看基质、看苗情。目的是立足保根护根,不因水涝而伤根,不因干旱加速根系衰老。
(4)基质
兰花栽培种赖与生存的土壤,由于其成分、来源、结构与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有很大的不同,故称为基质。其功能更适合兰花生长发育的需要,更适应人类栽培管理文化观赏的要求。
兰花根系属肉质根,无根毛,其根际及根内皮层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兰菌菌丝,与兰花根系组成共生关系,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种间相互交融交流水分、营养物质、共生共荣、相得益彰。根系的这些特点,要求栽培基质必须具备疏松、透气、保水、养料全IH微酸性的特性,以保证根系发育良好,充满活力,增强兰株抗旱力和吸收力。
(5)空气营养
空气营养主要指二氧化碳,是兰株的主要营养来源,因兰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95%由C、H、0元素构成,除H、0元素来源于水外二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来源于空气。C是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和骨架,是储备和转化能量的油罐车。也有人将阳光、二氧化碳称之为宇宙营养,对植物的生活十分重要。绿色植物只有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组成自己的身体,才能完成各种生命过程。可以说植物主要是靠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长大的,正所谓万物为气所化也。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兰花与人工驯化的兰花其生存环境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宇宙营养的供给是开放的、通达的,后者是局限的、受阻的。这是因为人们栽培兰花多选择在阳台、庭院兰棚、楼层厅堂等环境,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0.03%,兰花叶层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l-2分钟就被吸尽,得不到及时补充,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缺乏,速率下降,有机物合成受阻,营养物质积累较少,直接影响到兰花的健壮生长。由此可知,重视养兰环境的通风换气是对兰花管理上的重要活动。
世间万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兰室的通风换气带来的问题是空气湿度下降,兰花蒸腾作用的加强,导致兰株水分平衡的失调,特别是在昆明地区的干旱季节,常因空气于旱而引发土壤干旱,针对这一矛盾也应采取一些综合措施解决,如:适度的通风换气,增加有利提高才气湿度的装置,有条件的地方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减少通风次数等等,笔者认为,合理施肥加强抗旱件锻炼,有利培育良好根系,提高抗旱能力,对解决上述矛盾十分重要。根系供氧充足也很重要,这里不详述。
三、培育大雪素壮苗,提高兰株发苗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选择制定技术措施的心态是:三个充分即充分认识兰花的习性,摸清其生长发育规律的普遍性及特殊性,顺天时,尽物性,尊崇自然规律办事:充分总结群众实践经验,挖掘筛选古人艺兰的优秀成果,结合实际发扬光大:充分应用农业科技及精华成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试验推广。
本文所提出的主要技术措施,四句话:选配基质是基础,浇水是关键,光温气调控是重点,巧施肥料防病治虫是保证。其主要内容如下:
1.选配好基质为兰株根系的充分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基质植料选择不好,组合不当.水、肥、气、热诸多因子的矛盾关系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如植料过细,透气性差,浇水后有害气体难于排除,根系呼吸困难常被沤烂。植料过粗,空气虽充足,但不保水稳肥,根系常处于干旱状态.易老化,多浇水既降低十温又造成肥分流失。凡此种种既影响兰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又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可谓一时失误,兰苗一生受害。基础打不牢,兰苗受煎熬。优良的基质组配要达到疏松透气、稳肥、保水、稳温、无害的要求,为兰花生长创造一个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稳、均、足、适供给水分、养分、氧气的基质环境。必须从各地环境特点、取材途径、栽培品种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细心摸索,大胆实践,认真总结,创造自己喜爱的基质组配方法。
下面是笔者为提高老龄兰苗(5-6龄苗)发苗力选配的几组基质栽培试验,资料整理列为表四,以飨读者。(见表四及续表——四种栽培基质提高大雪素老龄苗发苗力对比试验表 地点:团山兰园)
表四数据说明四组基质均以刺栗叶为基本成分,由于刺栗叶属有机物类植料,决定四种基质都有透气、透水、疏松的特性。第一组基质加进了腐熟牛羊粪和酸红土,增加了该组基质的肥分和吸水保水性,使PH转向弱酸住,很适合兰花生长,故按发苗力排位第一。第二组基质比之第一组基质肥力差异不大,但选用蛇木、兰石取代红土,虽透气性有所加强,但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下降,pH值也有一定变化,发自力略低,排位第二。其他两组基质未加人农家肥料,肥力略差,排位居后,通过比过可以认定第一、二基质组配具有提高发苗力的效果,是较好的兰花基质。
2.适时浇好兰花水,确保兰花安全健康成长。
水是兰花生命之本。浇水是养兰的主要管理活动,俗话说:植兰三年功,浇水一点通。浇水的诀窍在于适时,达到既维特兰株水分的动态平衡,又不因干湿无度伤根,助长病虫发生的要求。
前面已提及浇好兰花水要遵循四看原则,四看原则如何准确把握,具体实施应用需解决方法问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创造出简易可行的兰花科学浇水办法,以提高管兰水平。
3.仿效自然,顺应物性,做好光温气调控,满足兰花生长发育需要。
搞好光温气调控,首先要了解兰花原生地的自然条件及兰花的生态习住。二要具备调控的必要设施和手段,如兰棚、遮光网、通风扇、植物灯……等。这些设施主要见于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兰苑(园)或基地,由兰家商业化经营。就大多数兰友来讲,仅是利用住家阳台、庭院、厅堂零星小规模栽养,以兰养性、自娱或以追求生活享受。随着群众性植兰文化热的兴起,必然带来养兰场地、养兰环境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环境条件创造不同的光温气调控方法和手段,组成各具特色的养兰模式,并大力推广应用人工光照、水培植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小型滴灌系统、小型自动空调系统等先进技术以及因陋就简的土办法,土洋结合,创造出人居环境中适宜兰花原生条件的小环境,让兰花茁壮成长,馨香飘满人间。
4.巧施肥料,防病治虫是保证。
与其他花卉相比,兰花体型小,生长缓慢,生物量积累不多,对营养元素需求要少而精,少而全。同时考虑到兰花根际周围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中有的微生物与兰花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为了亿进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繁荣,也需要施用一些速效养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人重视施用农家有机肥养兰的方法,对城市兰友很难应用,施用无机化学肥料风险大,不愿应用,市场上各种昂贵的有机肥料商品未经试验,又不敢乱用。笔者带着这种心情,对一些商品在大雪素栽培上进行施用效果比较试验。现将结果列为表五介绍给兰友供参考。(见表五)
从表五看到,施用各种产品对兰株发苗率、发花率均有一定效果,其中Ⅰ号高萃排名位首,Ⅱ号植物活力增强液为次,Ⅴ号兰菌王+三十烷醇效果排位末,不及兰菌王+6BA+NAA。两种产品组台有迭加作用,如Ⅲ号邦龙鱼蛋白十兰菌王处理,促苗的效果最显著,促苗系数达1.4。
兰花栽培中病虫的危害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昆明地区危害大雪素,常见病虫害有基腐病、国兰烧尖病、炭疽病、病毒病、红蜘蛛、介壳虫、潜叶蛾、线虫等。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病虫害造成损失,确保兰花健壮成长。岁岁开出晶莹娟秀、雪白如玉、挺拔伟岸、翠叶相映、韵味无穷的好花来。
具体防治措施,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