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赣州市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吸收国外经验

赣州市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吸收国外经验

植物百科2022-04-07 09:36:15

欧洲国家城市规划建设、市容村貌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考察,开阔了视野,总结了经验,得到了启示。我们感到,推进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一、中心城区的发展步伐应该加快

   恩格斯说过,“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这指的是城市的规模效应,城市化的意义也被一语道破。我国经济界也有一句俗话,叫做“人多的地方就有财神爷在微笑”。

  1、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必须增加住房供应。要加快发展,除继续加强产业集聚和加快城市基础建设,以增强城市承载力外,应增加住房供应,以扩大城市人口的居住容量。从2007年的住房增量来看,新开发商品房成交(76万㎡)5300套,廉租房970套,经济适用房摇号2046套,三项合计8316套(2007年是新商品房供应成交最多及“两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按2006年住房状况调查的户均3.46人计算(8316×3.46=28773),2007年住房增量可为28773人提供住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购买集体宅基地住房的进城人口,及新增进城务工、大专院校学生住集体宿舍的人口。即使加上这些估计为1万人左右的新增人口,2007年中心城区可以新增人口也不足4万人。按照赣州中心城市发展目标,2010年要达到70万城市人口,每年进城人口还应增加。如果每年要新增5万人,剔除不住套房的新增人口(估计每年5000人),则新增各类住房量应为(45000/3.46=13005)13005套。按套均110㎡计为143万㎡,再按容积率2计算,每年实际开发的住宅用地应不少于1100亩。

  2、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必须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赣州要成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竞争这一角色所需支撑的要件很多,其中城市人口规模应是基础条件。恰恰这一点,赣州具有区域人口规模大的有利条件,我们应扬优乘势,使中心城区人口比周边城市增长更快,把人口“蛋糕”做大。城市人口规模上去了,就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角色的竞争中独占先机,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出现恩格斯说的城市规模效应。
   
   二、应眼睛向内,铸造自己的特色

   特色城市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种崭新追求,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特色城市建设,是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个城市越有特色就越有品位,就越有吸引力和知名度,从而也就越有可能在城市与城市竞争中打造城市品牌和赢得发展先机。

   现在的城市领导都认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都在想方设法创建自己的城市特色,但效果不佳,千城一面困扰着众多城市。为什么会这样呢?反映在表面上的原因是过度抄袭模仿,深层次原因则是我们为发展中国家,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容易生吞活剥。表现在城市建设上,欧陆式、罗马柱风行一时,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50多年前就警告过的,“舍去固有的风格及固有建筑,成了不中不西乃至于滑稽的局面。”后来说要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又风行仿明清一条街。我国在宋代开始才有街,在汉代无街,安徽却造出了一条“汉街”。这样折腾的实质就是大家都风行抄袭模仿,以至于千城一面。特色即个性。城市的个性只能从自身去寻找、发现、挖掘、张扬。

   培育城市个性,铸造城市特色,应牢固确立策划城市的理念。策划就是要做什么;规划则是该如何做,用什么材料、什么设施来做。策划应该围绕软件来做,规划应该围绕硬件来做。策划解决思想路线,规划解决组织路线;策划是灵魂,规划是身体。城市既要搞好规划,更要注重策划,策划完了再规划,规划完了再设计、再施工。具体地说,策划城市,铸造自己的特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自然风貌,雕琢城市特色。任何一个城市的自然地理资源是不一样的,如同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不会有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相同的城市。这就是上天赋予城市最大的特色和个性。最能创造城市特色的是巧于利用上天赋予的自然地形地貌和山川河流。要像根雕艺术家那样去揣摩,因材构思。管子早就说过:“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大自然的杰作是无法模仿的,山、水、城的融合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如常熟的“十里青山半入城”、福州的“显山露水”、威海的“山水城相互辉映”、欧洲圣马力诺依山势而建国家等。美国城市学家莫福德曾说过:“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我们创建园林城市,其本质内涵应达到“居城市须有山林之乐”的境界。因此,宜充分尊重城中所有山、水等自然资源。所谓尊重,就是顺其自然,从“无为”出发,达到“有为”甚至“无所不为”的境界。不要轻易把人工的东西强加给山、水,不要轻易去改变其原来的形态和走向,不要轻易去破坏其原生动植物(包括微生物和小草),更不可有“叫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破坏性建设。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去保护,却又说要创建城市特色,那只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2、理性保护文化遗产,凸显城市特色。充分利用自然,雕琢城市特色,是构筑城市特色的基础。除此之外,就是潜心张扬城市主题文化。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理性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张扬城市主题文化最快捷的路径,也是扬己之长的必然选择。历史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人无我有的优势,是一座城市崛起的资本。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从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新东西,以彰显城市的个性。

   重视保护不一定会正确保护,科学的态度应强调保护的历史辩证思考。赣州中心城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有一定成绩,今后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包括赣州)的传统建筑是砖木、土木或木、竹结构的,它是非永久性建筑,这和西欧许多国家的砖石建筑不同,需长期维修,且费用昂贵,所以,在保护中要注意精选,而且要有多种模式,决不是捡进篮子里的东西都成菜,不是旧建筑都应保护,应精选旧建筑中有文化内涵的加以保护,这样才称得上理性。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经说过,“城市不应当凝固不变,对于巴黎来说,凝固就是灾难,每个时代都应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标志”。欧洲在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时也伴随着斗争。埃菲尔铁塔建设时(1889年),曾遭到小仲马、莫泊桑等文化名人的联名*,但它却成了今天法国的象征。

   城市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中心城区的特色就会水到渠成,无须刻意打造。目前赣州给外来人能留下印象的是什么?是红旗大道两旁浓密宽阔的参天大树、三江水景、宋城墙、郁孤台等。不少人把城市的特色、形象寄希望于建筑,殊不知,中心城区近若干年来的建筑量之大是空前的,然而,除前述项目外,还有哪个现代建筑能给外来人以深刻印象?

   3、精心打造建筑景观,构建城市特色。街景由建筑构成,街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的街道很多,在城市设计环节,应抓住重点,突出城市景观的点、线、面,突出几个景观大节点和几条景观走廊,进行认真雕琢。所有的街道都建得很好是很难的,因此应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好建筑的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没有统一指导下的多样性会杂乱无章,缺乏多样化的统一就会死板无生机。欧洲建筑虽张扬个性,多样性作品“百花齐放”,包括使用颜色也很大胆,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丰富多彩而又有序、形散而神不散。关于城市色彩,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百家争鸣很正常。据资料说,日本人从城市自身的水和土中,用化学方法提取色彩,以自己城市水土中的色彩作主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综上所述,城市特色主要来自城市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辅之以建筑景观。因此,更准确地说,创特色更多地在于保特色,“保”是基础和前提,有了这个基础,“创”才能锦上添花。既然如此,在兼收并蓄吸收古今中外文化进行创新时,还应该眼睛向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盲从,包括不迷信外来专家,因为真正知根知底的还是自己。明代园艺专家计成在《园冶》中说:“七分主人,三分匠事”,七成起作用的应该是主人。做自己的东西,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应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欧洲是城市化的先行者,他们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但也留下不少败笔。交通拥堵、城市土地资源日渐枯竭等突出问题使很多城市渐渐变成为病态性城市,解决该问题成了城市建设的世界性难题,巴黎的交通拥堵情况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此,2000年世界未来城市大会《柏林宣言》指出,“紧凑型城市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远景”。

   前车之辙,足以为鉴。赣州中心城区如果沿着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的老路走,其结果难以二致。尽管目前的人车总量不大,但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交通拥堵等问题已初显苗头。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决定其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半小时经济圈,即城市任何一个角落,半小时车程能全覆盖。假如中心城区远景能建成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市内半小时车程根本无法覆盖,那样就掉进了病态城市的同一个陷阱。

   据介绍,从2005年9月始,长沙市在新河三角洲区域试点集约型节地发展模式,进行人车竖向分离的立体开发。该模式的特点是:在汽车达到饱和拥有率即千人600辆时,可在城市人均占地33㎡的紧凑情况下实现人均绿地面积20㎡以上,绿地率超过50%;完全没有交通拥堵,汽车平均行驶速度60km/小时;全面实现城市交通人性化,在城市中有三套完全分离的四通八达的全天候道路系统,一是机动车道路系统,二是步行道路系统,三是非机动车道路系统,三个道路系统相互没有平面交叉。与现行城市模式比,可节约土地、交通燃油、交通和市政建设投资70%左右。概括起来,可节地、增收、促进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研究上,将马车时代的城市称为第一代城市,现行的城市为第二代城市。集约发展的节地型模式将开创三维空间有序化的第三代城市,这是高效宜居的美好城市。建议学习借鉴长沙经验,创新中心城区的发展模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