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caches/caches_template/13/common/header.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5

Warning: chmod():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datas/wwwroot/jiajiahui/core/libraries/classes/template_cache.class.php on line 56
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

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

植物百科2022-04-05 11:30:48
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

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

| 内容摘要 | 本文通过对安徽大学新区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大学校园空间中展现具有意境美的植物风韵,营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同时提出对大学校园植物意境创造的展望。

[关键词] 校园环境/意境美/植物配置

“校园是育人的空间,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大学校园不仅是学子们求知的场所,更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圣地,这就对校园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植物是大学校园空间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构景要素,它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瑰丽的景观。 因此,巧妙利用植物的“形”,引申其特有的“神”,烘托校园文化氛围,自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情”,达到“情景交融”,形成具有意境美的植物造景空间。

一、大学校园植物意境的表现(“意”)

植物景观的意境指观察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植物景观的内在美。在这里,植物景观不只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像诗歌和绘画那样,“境生于象外”。这种象外之境即为意境,它是“情”和“景”的结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强调了情景交融,以景动情,以情感人,让人在与景的情感交流中领略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在大学校园植物造景中,要注意主题意境和个体意境的统一,情和景的结合。现以安徽大学新区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具体分析校园环境中植物意境的表现形式。

1. 主题意境

安徽大学新区北教学区位于安徽大学新区中部,其内以围合式建筑群的景观模式为主,四栋主教学楼由连廊贯穿,其间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庭院空间。

设计者将文化意境与功能使用相联系,将教学区内空间按四季分为四个景区 :春潮流彩、金莲映日、槭桂溢月、松风飘香。春潮流彩,运用春季开花植物营造繁花似锦的蓬勃景象,象征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金莲映日,微微隆起的地形上盛开的夏花好似一群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争奇斗艳、相互竞争的景象 ;槭桂溢月,象征在一个霜霞月朗的收获季节,满载着希望与喜悦的学子正在摘取学术桂冠;松风飘香,积蓄着迎接挑战的激情和力量。

设计者同时巧妙地利用植物时间序列的意境,体现了深邃时空的哲理,从而引发联想,感悟时光的珍贵,以此鞭策学子“如学须刚与恒,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正如宋代文豪欧阳修在诗中写的 :“深红浅白宜相间,先生仍须次第开,我欲四时携酒去,莫叫一日不开花。”

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大学校园造就了不同意境的植物空间,如北方大学校园多以雄伟、挺拔的针叶树创造浑厚的人文气息,而江南水乡则以竹林、垂柳形成自然、朴实的意境。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植物设计突出主题意境,体现校园风格,展现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传承校园历史,以形成独有的大学校园环境。例如,新区北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利用各季节独特景观效果的典型树种,吸取古典园林庭院植物配置方式的精华,展现了一种既具有现代、典雅、大气、自然的风格又不乏徽州文化底蕴的校园佳境。

2. 个体意境

多种植物的合理配置能为大学校园创造出独特的主题意境,而植物本身的意象表现又是植物造景意境创造的重要源泉。这种意境的表达通常借助植物所具有的某些特性,结合特定的校园环境,运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激发师生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想象,引发意境审美。

(1)春潮流彩景区(春园景区)

植物选择上以春花树种为主,上层选用白玉兰、紫玉兰、垂丝海棠等观花乔灌木,在水杉、广玉兰的绿叶衬托下体现繁英春景。同时紫玉兰又被称为“木笔”,与教学区的文化氛围相吻合,垂丝海棠为点景,因其有超越百花之姿色,正如《海棠歌》中赞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故植一二株便可像陆游所说,“一枝气可压千林”而达到“姿色占春荣”的繁荣景象。

(2)金莲映日景区(夏园景区)

该景区植物配置以体现夏花树种为特色。紫薇具有花期长、在初夏缺花季节开放的优点,被杨万里称为“长放半年花”。白居易曾把紫薇与官名联系起来,“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可见花的身价。竹是古人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白居易《养竹记》中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故在内庭院角隅处点植几丛孝顺竹,以增添校园淡泊雅致的意境。[3]

(3)槭桂溢月景区(秋园景区)

以秋色叶树种为主,上层乌桕、栾树在秋季显露出片片金黄,在色叶凋零后,更把枝头或白、或红的果子显露在外,极有意趣。中层陪衬鸡爪槭、红枫等槭树科植物,秋叶艳红,透露出火一样的激情。桂花是月中之树,杜甫有诗道:“赏月延秋桂”,庭院中的“弯月”加上芳香袭人的桂花,槭桂溢月的意境油然而生。下层以葱兰、毛白杜鹃、金叶女贞等色彩斑斓的植被为主,烘托气氛。

(4)松风飘香景区(冬园景区)

冬园景区植物选择上以松柏类植物居多。挺拔的雪松前点植几株红叶李,或是苍劲的黑松旁配植几株梅花,相互映衬,更显松树的苍翠又平添了几分画意。山茶花色红艳也为冬季增添了几分亮彩,情趣盎然,山茶也同样被赞誉具有牡丹的鲜艳、梅花的风骨。明代沈周曾言:“雪后无颜色,凌寒见此花。”

二、大学校园植物意境的表达(“匠”)

经过充分而细致的“立意”过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表达”,这样才能将设计者的思想直观地表现出来。

1. 校园植物设计与艺术形式美的结合

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经过设计者的巧妙设计、布局,便可表现出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等艺术形式美,形成富于变化的景观构图。

对比与协调 :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金莲映日景区中微起的地形上盛开着金丝桃,给人以热烈、奔放的感觉,象征青年学子充满活力。周边点缀白色的葱兰花,休闲淡雅,给人留下柔和、纯朴的印象,也柔化了鲜艳的色彩,以去彰显之意。而绿色是植物景观的调和剂,无论形、色千差万别,总能起到调和的共性。

节奏与韵律:在植物设计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避免景观的单调。有时通过植物配置自身的图案变化也能传递节奏与韵律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现代大学生喜欢简洁、明快的审美心理,使他们可以直接体会所要表达的主题,感悟其中的意境。例如,春潮流彩景区波澜起伏的构图线条形成的植物景观外轮廓更添春潮涌动、流光溢彩的感觉;蕴涵着当代大学生英姿勃发,如大海之潮一浪盛于一浪的校园氛围;松风飘香景区中植物群落所构成的富于变化的林冠线、林缘线,突出表现了起伏曲折的韵律美。

均衡与稳定:这是植物设计中的一种布局手法。各种植物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在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校园环境,选择适宜的布局方式,达到均衡与稳定相统一的效果。

2. 校园植物设计与时序、空间景观的结合

植物的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树干姿态的变化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观。植物时序的变化极大丰富了校园景观的季相构图,给严谨的教学氛围增添了几分生机。若将不同时期的观形、取色、闻香、品味及听声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还可组成三季有花、四时有景的校园风光。

植物造景又是空间艺术设计,它起着美化空间和利用空间协调周边环境的创造作用,尤其在建筑空间丰富的大学校园中,更有软化建筑硬质线条、变换空间大小的作用,可以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如春潮流彩景区周边区域种植乔木和观花灌木,构成与外界环境分隔的绿色屏障,在大量草坪形成的绿色基调上勾勒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高低起伏的植物也会造成含蓄的景观幻觉,扩大园林空间感。

3. 校园植物设计与诗情画意的结合

在校园植物设计中,不仅为了绿化,更重要的是场所氛围的烘托,在精心提炼的基础上,达到“入画”的境界。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墙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在校园环境中,植物还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又常常是高尚情操的代言物,以物比德,借物喻人,它们成为了品德、精神、人格的象征。

结语

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

在现代大学校园中,要成功地营造出植物景观的意境,就必须尊重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精神气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意趣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新的意境表现手法,从而使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呈现新的风貌,更为赏心悦目。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94。|[2] 王浩、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规划师》,2005.7。|[3] 徐德嘉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

李 静 朱爱青 安徽农业大学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