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脚板薯栽培技术

脚板薯栽培技术

植物百科2022-03-21 18:36:03

脚板薯是因其地下块茎扁,形似脚掌而得名,而且适应能力强,种植范围广,非常适合种植。那么脚板薯的栽培技术有哪些呢?

脚板薯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种薯切块繁殖法:于上年收获时,选择生长健壮、个头较细长、须根少、表皮光滑、无外伤的块茎,晾1~2天后入窖储藏,翌年栽植前取出,将种薯均匀纵切成两个长块,然后再横切成长约5~10厘米、重约100~120克的小块,注意确保每小块块茎都带有芽眼,而后将每小块的切面都沾满草木灰,并放在太阳底下晒1~2小时,然后放在室内晾1~3天,待切面愈合后再播种,可防止切口腐烂,促使发芽整齐。这种方法出苗早、生长快、产量高,但繁殖系数低,用种量较大。如果扩种面较大,可结合平时食用收集薯蔸子(顶子)作种,即在平时大量食用时,将薯蔸子留到5厘米长,再将切面沾上草木灰,晾干后入窖储藏留作种用。用以上方法繁殖2~3年后,品种易退化,会影响产量,生产上常与零余子繁殖法相结合。

2.零余子繁殖法:零余子是藤蔓叶腋处着生的气生块茎,这种繁殖法要适当提早移栽,尽量延长其生长期以增加产量。此法收获的产量可能相对较低,但能改良品种。具体做法是:在零余子自然脱落前采收个头较大(鸡蛋大小)、须根稀少、光滑的零余子在室内沙藏过冬。翌年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将零余子取出放在太阳下晒2~3小时,然后放入保温棚内催芽,棚温控制在25℃左右,待芽长3~5厘米时即可按常规栽植。

二、栽种

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每畦双行法,在每畦上开两条8厘米的种植沟,然后在种植沟内撒入石灰以防治地下害虫,按株距33~40厘米摆好种薯,注意将薯块切面朝下、皮面朝东(太阳升起的方向),然后覆土起垄,垄高10厘米左右,不催芽栽种出苗较慢,但其先生根后发芽,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三、管理

1.搭架引蔓,定苗除萌。当幼苗长至25~30厘米时,用2米长的小杂木直插成独立架或用小山竹插成人字架,扶茎蔓上架。每蔸只留强健苗1根,其余全部摘除。茎蔓生长过旺抽生腋芽过多者应摘除。7月间,叶腋中长出的零余子花蕾,除保留健壮的留种外,其余应及时抹去,以减少养分消耗,利于块茎肥大。

2.中耕、培土。脚板薯根多,且多分布于地表,为避免伤根,只需在幼苗期中耕1次,并在蔸间撒上油茶壳。油茶壳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同时还有防草、松土与防虫作用。当茎蔓长到1.2米左右时,结合施肥培土1次,然后全畦盖上茅草,这样做既可防止杂草丛生免中耕,又可调节温湿度。

3.肥水管理。生长期间共追肥3~4次。提苗肥:结合中耕,在行间挖6~10厘米的施肥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公斤,覆土并在蔸间覆上油茶壳。壮苗肥:结合培土,每667平方米施钙镁磷肥10~20公斤及适量的草木灰、土杂肥;花蕾期、块茎膨大中期各施一次重肥,每667平方米施人尿500~1000公斤,人尿对块茎的膨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产量的形成起关键作用。追肥忌施人粪和猪、牛栏粪,因粪肥易引起茎蔓、块茎皮色发黑,导致病害。脚板薯较耐旱,对水的要求不严,7月~8月间遇干旱,适当浇水1~2次即可。

四、病虫害防治

脚板薯病虫害较少,少量栽植一般很少用药,栽植多时也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为铺,主要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等防治。虫害有锯叶蜂、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采收前一个月一般不用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